绪论
(一)浓香白酒简介
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是中国独有的。纵观古今中外,酒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形象载体,一个国家和民族,可通过“酒”这种通用语言来展示和传递文化涵养、精神风貌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中国白酒以粮食为基,自然接种环境微生物,是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更赋予酒体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璀璨香型。根据酿造所采用的原材料和酿造工艺的不同,不同的白酒所表现出来的色泽、香气和口感都各有千秋。白酒按照主体风味特征共分为12种香型,分别为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老白干香型、芝麻香型、馥郁香型。其中,以浓、清、米、酱为四大基本香型,由其衍生出另外8种香型(如图1-1所示)。随着科技和行业发展,以团标和地标为特点的香型正呈百花齐放的姿态,如花香型、龙香型、匀香型等。在众多星光灿烂的中国美酒之中,浓香型白酒作为白酒主流,深受大众青睐,符合大众审美观和口味。

图1-1 中国白酒香型衍生图
1.产区分布最广
纵览全国,从白酒的香型地域布局上可以看出,浓香型白酒作为我国第一大香型,在全国的分布最为广泛,北至黑龙江、内蒙古,西至新疆、西藏,东抵江苏,南抵湖南、江西,均有浓香型白酒的分布,共占据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评选出的“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中,中国占了六席,其中浓香型白酒主产区独占4席,分别为宜宾(图1-2所示)、泸州、亳州和宿迁。清香型主要分布于北京市、青海省、山西省、重庆市、云南省、福建省和台湾省。酱香型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米香型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酒香型。由此可见,浓香型白酒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最广。

图1-2 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宜宾产区
宜宾古称僰道、戎州、叙州,到北宋时更名宜宾,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在地理位置上,四川宜宾、泸州与贵州仁怀三地之间的直线距离都在200 km左右,处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南部交界区域,地区海拔、气候等相近。在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前,贵州仁怀隶属于四川;在1983年以前,泸州市也属宜宾地区管辖。在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方面,宜宾、泸州和仁怀三地间有着广泛的历史渊源,酒文化环境也十分相近,造就了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
2.名优酒占比最高
在国家历届名优酒评酒会中,浓香型白酒占据主要酒种。以历届评选出最多名优酒的第五届评酒会为例,选出的17种白酒名酒中,浓香型白酒占据10席,远超其他香型白酒之和,是消费者接受度最高、最适合中国人饮用习惯的白酒香型。四川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等数朵金花,江苏有洋河、今世缘等,安徽有古井贡等,河南有杜康、宋河等。当地文化滋润了他们的生长,成为各自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3.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酒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耕耘,到2000年前后,浓香型白酒的销售量已经占到行业总量的70%以上,年产量近450万吨。从白酒整体的体量来看,2020年,浓香型白酒仍是我国占比最大的香型酒类,占白酒总销售额约51%;酱香型白酒销售额占比27%,清香型与兼香型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5%与5%,其他香型占比2%。无论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销售额、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产区规模维度,浓香型白酒都较其他香型更具市场优势。在品类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浓香型白酒市场格局成熟稳定,消费主流地位不可替代,反映出浓香型白酒仍是目前白酒市场的主流热门香型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川派浓香型白酒产销量占据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并远销海外,驰名世界。《消费评论》联合全国三十一家都市报所做的香型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7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浓香型白酒,深受大众消费者青睐。
浓香型白酒产区地域广、差异大,按照风味特点可分为浓郁型浓香、醇甜型浓香、淡雅型浓香三个流派,浓香流派多样性符合我国消费者多年龄跨度的消费取向。随着销售渠道多样化,许多消费者转而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根据阿里发布的2020年单月渠道数据,五粮液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3.2%。浓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主力军,拥有庞大的消费基础和浓厚的历史底蕴,六零到八零后消费者占到了71.9%。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模式的升级,浓香型白酒企业深入推进以酒体创新和工艺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研究消费群体、消费场景、消费方式等需求变化,不断满足个性化、时尚化、年轻化的新需求,着力构建高端化新动能,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推动浓香型白酒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