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临时的报告

姜荣回了会议室后,目光直接跟宋臻华领导的秘书交汇了。

那位年轻的秘书对姜荣笑了笑,刚刚在走廊里,这位秘书看到了小姐的脸红。

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轻秘书的笑,弄得姜荣怪不好意思的,好像早恋被抓了一样。

“hi,哥们,你女朋友真漂亮啊!”

一个博士生笑着跟姜荣打趣。

对这些跟着导师来旁听的博士生来说,茶歇时,大佬的交谈他们插不上嘴。

无聊的他们虽然对茶歇的零食感兴趣,但对这种意外的“撒狗粮”更感兴趣。

这一次,姜荣没有否认说那不是自己的女朋友,而是笑着对这位夸赞自己女朋友漂亮的博士生开口:“谢谢!”

“我叫周涛,来自人大的,你呢?”这时,博士生开始跟姜荣自我介绍起来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而且能被导师选中带来旁听会议的,都是佼佼者,相互之间认识一下,交个朋友也不错。

“除了吃,还知道干嘛!”

但还没等姜荣开口介绍,来自人大经济学专业的成高轩教授走了过来。

成高轩教授先是骂了自己学生周涛一句,然后带着满脸亲切,对姜荣开口道:

“姜荣,你老师忙着去后台准备了,他让我过来告诉你,别紧张,就当成正常报告就行!”

说完后,成高轩教授很嫌弃地看了自己学生一眼。

成高轩教授愿意带着周涛来参加会议,说明他还是挺看好周涛的,但现在自己学生吃了一嘴零食,再对比一下姜荣。

成高轩教授对学生周涛只剩下嫌弃了。

他的学生要是有姜荣1%的能力,他绝对比张敏学的上蹿下跳为学生铺路更厉害!

导师骂完就走了,周涛也没有生气,而是很惊喜地盯着姜荣,开口确认道:“哥们,你就是姜荣啊!”

“是啊!”姜荣笑了笑!

周涛激动的掏出笔记本,开口道:“我去,大佬啊,给我签个名啊!”

“哈哈哈!”姜荣笑了笑,拿起笔,在周涛的本子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姜荣觉得这种被认出的感觉还很不错。

“姜荣同学,马上到你了。”

这时,会务工作人员前来提醒姜荣他的报告要开始了。

......

“大家好!”

茶歇结束,姜荣站上了讲台,背后的大屏幕上投影着姜荣的报告题目:《多元化产业经济理论》

接着,姜荣继续开口道:“我的报告数学性比较强,但基本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数学创新,我会尽可能讲解细致一些。”

接着,姜荣开始一心一意,投入到报告的讲解中了。

这四十五分钟的报告虽然是临时加的,但这份PPT姜荣已经准备很久了,而且姜荣心中也有厚重的知识积累,所以姜荣整个报告把握的很好,很顺畅。

随着姜荣报告的不断推进,台下众人刷刷刷地做笔记。

姜荣的报告充满了难得的创新性,而且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姜荣的报告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姜荣又讲得很棒,大家很容易听懂。

可以说姜荣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知识点”,大家都抓紧记录着。

在姜荣切换PPT的间隙,来自水木大学的谷睿宇和从峻两位博士生激动地交谈着。

谷睿宇兴奋地开口道:“不错啊!没想到这次跟着导师来开会,还有意外收获啊!。”

“这都是知识点、创新点啊,他随便一页PPT,都能写一篇论文了!”

从峻更是激动地开口道:“我之前就听说过他发的那几篇论文,别人也一直推荐我读读,”

“但别人越推荐,我就越不想看,总觉得一个本科生能有什么创新!”

“今天彻底被打脸了!不过他的论文一般人不敢写啊!”

“嘘!”从峻还没说完呢,身后就传来了噤声提醒:“你俩要交谈出去谈,别影响别人。”

......

而随着台上姜荣报告的进行,台下,张敏学和其他几位经济学教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紧张的盯着领导宋臻华。

张敏学这几个人上蹿下跳很久了,他们想要为姜荣弄一个课题,一个国家级重点社会科学项目。

他们想要借助着姜荣和这个项目,冲击一下“东大经济学”。

而今天姜荣的报告表现,将会决定这个课题的立项。

“谢谢大家,我的报告结束了。”

姜荣的报告结束了,会场里的时间像是暂停了一样,停止了下来。

打破沉默是领导宋臻华。

宋臻华接过话筒,平淡地开口:“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啊,我有几个问题,我在这里提问一下。”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紧张地等着提问和解答。

宋臻华问道:“你这种多元化,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大家都是小工商者,没有剥削也不被剥削’有什么区别吗?”

这是一个直达核心的问题,也是姜荣一直有意淡化的问题。

姜荣开口回复道:“‘大家都是小工商者’,那是一种生产力足够发达背景下的状态。”

“也是我的理论中的最终状态。”

说着,姜荣往前翻了一页PPT,开口道:“在这里,我试图建立一种模型,想要认识从当下经济到最终状态的传导过程。”

“但很遗憾,我这步还没建立起来。”

“在这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模型,这个模型下,分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再把人从重复、单调、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中解脱后的状态。”

“在这个模型的推导下,这种状态是一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阶段。”

这时,后排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忍不住提问了一句:“那把人从重复、单调、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中解脱后,人应该干什么?”

年轻博士生的提问虽然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个提问很没有逻辑的。

如果姜荣顺着他的问题回答,就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

这个年轻博士生的提问后,他的导师恶狠狠地看了他一眼。

大家把姜荣好不容易推到这里了。

如果姜荣的回复走进误区,让领导觉得姜荣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大家的工作都白费了!

不过还好,姜荣开口道:“我无法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们这里做的是科学的经济学分析,而不是单纯的靠想象,想象我们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不能凭借想象来解答问题,因为任何关于人的事情,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模式下决定的。”

“呼~”

姜荣回答结束后,张敏学等人缓了一口气。

而宋臻华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