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蒋瓛自己不主动来提,朱允炆也会谋求和这位千户的合作,
不过那个时候和这个时候,他在主动性上便完全不同,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完全暗合朱允炆的想象,但已经构建了某种理想场景。
这个时候的蒋瓛是被动的,朱允炆甚至可以看出他脸上的紧张,
自己的一系列动作给他施加了太多压力,令这位“身经百战”的锦衣卫千户颇有些无所适从,
刘笙倒完茶之后,主动退下了,
蒋瓛因此才从某种余悸中开口,对朱允炆说道:
“指挥使大人,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蓝玉行事向来恣肆,若真让他在铲除北元余党上建功,恐怕将会一发而不可收。”
朱允炆沉静地说道:”“相信我,蒋千户,我不知道你对我的信任从何而来。不管怎么说,我都是皇帝陛下的孙子,你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有害怕过,我会向皇爷爷告密,届时你会死的更快。”
“我没有带纸笔。”
蒋瓛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转而开辟了新的问题,
他对于政治的敏感性高于薛定善太多,
如果说薛定善是善于察言观色,畏威不畏德,
他则是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推理出对自己比较有利的部分,然后坚定的执行下去,
简单来说,薛定善就是更偏向于官吏的心态,而蒋瓛更像是阉人的思维,
作为皇帝的灰手套,他从毛骧死的那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地位,
在朱允炆接手锦衣卫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出路,
蒋瓛直觉性的敏感令他意识到,如今这条路,是唯一的一条路,
失去了这次机会,他将不会再有。
“就写在这封信纸的反面。”朱允炆从袖中拿出了纸,“你代我写。”
蒋瓛想要推辞:“臣的字,不太好看。”
“不需要好看,看得清就行。”
其实燕王那边遇到的问题就是计算的问题,
对于测温设备的计算不到位,就会导致对冶炼温度的失控,
从而导致成品质量的失准,
钢铁冶炼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但最重要的还是落脚道最基本数据的计算,
《数算》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数学工具,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更高级和符合经验直觉的公式而已。
蒋瓛在短暂停留几日之后就离开了牧马村,第一时间回到宫中汇报了圣孙朱允炆在牧马村的情况,
朱元璋对此没有什么表示,因此牧马村短暂的平静能持续下去,
只是在蒋瓛离开后,他再次翻开了对于朱允炆情况的简短书面报告:
“又开始种田了,朱允炆你到底要干什么?”
不过,只要能够让朱允炆意识到劳动与空谈之区别,
懂得用皇室的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也算足够,
并不是要铲屎,才能让朱允炆体会到一个安稳祥和世道的可贵。
.......
“轰!”
五月中旬,在北平南郊的一处荒地,
洪武新式神机进行了第一次试射,
“轰隆!”
不知是令人心有余悸的震感叫人难以平复,
还是钢铁体现的伟力令大多数人感到兴奋,
涉事者不过几十人,
烟尘升起,耳中爆鸣,
在场的每个人第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报!方圆三十丈皆犁为废土,最深处超三丈,炮片在五十六丈之外亦能寻得。”
报告情况的斥候声音很大,但好像都没听到,
片刻之后,站在队伍最前方的燕王朱棣才说道:“这门神机炮,还有巨大改进的空间。”
姚广孝点头应是。
燕王说的是事实,没有人反驳,
一个杀伤范围接近方圆两百米的炮弹,是极其夸张的存在,
可以说只要上了战场,十几门炮排开,
它们就是如今战场之上的死亡传播者,一发出去直接令冲锋的骑兵失去战斗力,
血肉横飞的场面,可以在顷刻之间击碎敌军的军心,
要知道老式的神机炮最多只能发出实心的铁蛋,最多通过激发的动能以及滚动的惯性进行杀伤.....
但这门洪武新式神机炮也只是内部的乙级试制型号而已,
像这样的试制型号,还有三种,
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持续突破,那位匠人口中的炮弹也可能研制出来,
到时候有效击发距离,杀伤范围会更强。
铁冶所的工匠们围在一起讨论着:
“五六十丈方圆,杀伤力已经恐怖,放到战场上,几乎是转眼间便可以令敌军失去战斗力。”
“恐怕燕王觉得不够,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其他两种型号研究难度大,需要冶炼铸造的突破。”
“长期的实验消耗足够,北平的煤铁已经在十三省之地遥遥领先,只需要按部就班实验即可。”
“那位铁冶所的匠人,恐怕是得了神仙指点。”
“不好说,神仙也未必知道人间的铁炮该如何制作。”
随着话题的逐渐跑偏,终于有人将话题拉了回来,
“是如此,但这次乙型良制堪忧,恐怕击发三次炮膛便不堪重负。”
有工匠查看了神机炮的情况,颇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
“一旦炸膛,可能令我军损失惨重。”
“如今还远不适合放在战场之上,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才能使良率提高,至少击发五次,炮膛不会过热。”
“也可以改进火药配比。”
军器局匠人们的估计很保守,
他们乃是燕王府的属下,虽受工部管辖,但并不直接和工部对接,
而是和虞衡清吏司对接。
朱棣也没有催促,有了这等“神器”在手,将大明之威传播至四海只是时间问题,
他嘱咐铁冶所和军器局合作,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研究火药和火器,
毕竟火药无眼,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们看管,保护,
一旦出事,便是几十条经验丰富的人命,大大拖延研究新式武器的效率,
除了要研究大型的火炮之外,还有手持的单发火枪,传递信号的火箭等,
只是火枪的耐用性要求更高,在新型火药的加持下,需要付出的研究成本也就更高。
“那位匠人,又发了书信过来吗?”
回到燕王府后,朱棣第一时间问姚广孝,
姚广孝回了一趟庙里,并没有看到书信:
“不曾,换了个人写信之后,回信愈来愈简短了,效率也慢了许多。但对我们如今情况的洞察还是如往常一般,很是明晰。”
“是,你事无巨细一定要和他密切沟通,不要有所隐瞒。”朱棣嘱咐道,“此人只要为大明所用,便是好事。”
“这样的人,只是几本书便改变了我们对北元残党的碾。他一开始给我们那些书,想必就已经想到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不然不可能对我们的情况洞若观火。”
“是啊,燕王殿下,这样的人,怎么会郁郁不得志,乃至于辞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