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发迹

第四章发迹

天津这座京师的卫城,自明朝建卫以来,逐渐成为南北水陆运输的交通要塞,清朝名画江萱的《潞河督运图》七米长卷,笔墨淋漓,极尽精微地描绘了清乾隆年间,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市景风物。三道浮桥清晰可见,舟车络绎、帆樯如云,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将盛世之繁华跃然纸上。

二三十年代的天津,漕运是主要交通工具,天津成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和水陆码头。作为水路要冲,南船北马,千帆云集,运河文化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南北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南来北往。彼此滋养。工商业趁势更是飞速发展,天津迎来清政府灭亡后的鼎盛时期。

运来锈铁发光,运去黄金失色。卖鞋老板经常给介绍大公馆的病人,李老先生看一个好一个,看两个好一双,对于儿科和妇科更是药到病除。特别是儿科,因为小孩子有病不会描述,只会哭,李老先生只须掰开小孩儿的手看看小手心儿、看看小舌头,三副药下去,准好!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得,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李老先生在家里挤出一个狭小的房间做诊室,诊室角落里堆满了药材,生意日渐红火起来。同时,每天一份益世报,作为他的精神消遣。

公元二十世纪初,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称雄一方,为扩大地盘,争夺霸主,各军阀甚至党派系别之间,你争我战,相互倾轧。正是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禇玉璞应运而生。1924年9月,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禇玉璞随张宗昌入关。褚玉璞率先锋军抄直军后路,奇袭滦州,直军全线崩溃,褚玉璞升任军长。奉系大败直系,打下了天津,奉军安排褚玉璞任天津市市长,治理天津卫。

这一天风轻云淡,卖鞋老板又一次登门,脸上荡漾着微笑,环视了一遍李老先生狭小而杂乱的堆满药品、杂物的诊室,坐下边喝茶边跟李老先生说:“青岛有个奉系将领的夫人病了,而且日子不老少的了,我这么猜测不大好治,要不你去一趟青岛,如果不见好,就直接推了,如果见好的话,对方也许会随手赠送些礼物表示谢意,平时人家送什么你就要什么,所有礼物都先不要动,等彻底看好了病以后,临别跟他们辞行前把他们送的所有的礼品全部退还,就立马回天津。他肯定得到天津来找你,找来再说。他来天津肯定得通过我找你,到时候我会告诉你怎么办!”李老先生不解地点点头!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市的主城区建在山坡上,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大海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灵动和无穷无尽的馈赠。在青岛站下了车,李老先生坐上了一辆胶皮二轮车,一路上热情好客的洋车师傅不失时机得介绍着这座城市好玩儿的去处,什么八大关、崂山、栈桥、小鱼山公园、石门寺、越王勾践观东海秦始皇乞求仙药的琅琊台、还有能远眺栈桥、观赏海景和市区风貌的信号山等。按照卖鞋老板给写的地点,洋车夫在信号山脚下不远处的一座红顶黄色墙体的两层小楼儿门前停了下来。两扇墨绿色的雕有精美图案的铁栅栏门敞开着。绕过爬满星星点点淡淡开放着鲜花的影背墙,眼前是一座干净雅致的院落,早有女仆热情得迎了上来,接过手中的行李箱。将李老先生带到主人的会客厅。

女仆边沏茶边介绍着女主人的病情:“都有三个多月了,吃不下东西,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远的近的,有名的没名的医生都给看过了,该想的法子都想了,哎!我们老爷特地去五台山烧香昨儿才回来。”李老先生不紧不慢,边给太太把脉,边询问病人病情缘由。最后开好中药方子吩咐照方抓药并详细嘱咐煎药方法。“先拿三天的,三天以后我过来调下药方”,太太的病经李老先生诊治,五六天好了一大半,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太太的病便痊愈了。这期间老爷心情大悦,赏赐了不少贵重物件。李老先生按照卖鞋老板的嘱托,跟老爷辞行的时候一件不留,全部如数退还。

李老先生返回天津一晃数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卖鞋老板特意过来跟他说:“上次那位青岛的先生来天津开会,下榻利顺德饭店,特意请咱们俩明天过去吃饭。”“行,几点?”李老先生答应着。“中午12点,你先别说行,听我的,你千万甭准点儿来。晚半个小时再过来。见面后人家肯定问你为什么过来晚了,你就说踩门市去啦!打算找个合适的门市开药铺,不小心走远了,就回来晚了......”

第二天中午姗姗来迟的李老先生一进门就先道歉,说自己来晚了。青岛的先生边往里让座边温和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李老先生快快请坐。看您这急匆匆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李老先生连忙回答道:“嗐!没什么事,上午踩门市去了。不知不觉地走远了才来晚的!”那位先生非常吃惊道:“原来李老先生在天津还没有门市呢,那么今儿头晌儿找到合适的地方了吗?”李老先生回答说:“没有呢,有的价格合适地方不合适,有的地方合适价格不合适!”青岛那位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李老先生这么着,任天津地界范围内的门市,吃完饭您还接着继续看,看好了告诉我在哪,其他的就都甭管了!”

很快,李老先生在小刘庄浮桥对过的“万元堂”大药房在一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正式开张了,门沿正上方“万元堂”宽大的黑地鎏金金字牌匾高高悬挂,两边的门框上,赫然镶嵌着黑地金字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宁可架上药生尘,”下联为:“但愿世间无疾苦”!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和病人更是不计其数、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全家人也欢天喜地地搬进了铺子后面宽敞的院落。

不久,老大李春月,老二李春光则辞去工厂的工作,来药店学医抓药!然而,李老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安排却为以后种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