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科技树

孙晨站在码头上,目送着新婚夫妇们欢天喜地地离开,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士兵还有工匠们,有了家室后,刘家岛的根基,将更加稳固。

当他返回府邸时,脑海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系统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获知下一等级‘殖民时代’解锁条件:完成全部封建时代科技并实现实用化。具体包括:玻璃制作、水力机械、齿轮传动技术、简易机床、新式纺纱机、织布机、染色技术、四轮马车悬挂和差速器、高炉炼钢等。”

孙晨听到系统的提示音,心中一阵激动。然而,接下来的内容让他更加振奋。

“特别提示:当前主城处于‘帝王时代’,人口上限为一万拓荒者。升级至‘殖民时代’后,人口上限将提升到十万拓荒者!同时,解锁更多高级建筑、军事单位和科技树,为宿主提供更强大的发展潜力。”

“这里的等级好像跟游戏不大一样了,帝王时代不是最高时代吗?”孙晨突然有了一些疑惑在心里。

“或许我的这个系统改良了呢,殖民时代换到帝王时代后面也是很好的选择!”孙晨分析着其中的一些变化。

“不过十万拓荒者,这也是不错的,后面或许还有更多我不懂的惊奇时代在等着我呢!”孙晨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炽热的光芒。

此时孙晨深知,人口是发展的根本。一万拓荒者虽然已经让刘家岛初具规模,但要想真正实现他的宏图伟业,十万人口才最关键。

这一次虽然在辽东打败建奴,但是没有守住旅顺的地盘,便是因为人口数量不足,无法支撑更大规模的后续战争。

“有了十万拓荒者,刘家岛的生产力将成几十倍倍提升,军队规模也能大幅扩张。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对抗建奴,都将拥有更大的底气!”

孙晨心中盘算着,越想越觉得兴奋,但随即又感到一阵压力。

他知道,这些科技的研发和实用化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他迅速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如果全力以赴,大概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目标。

“六个月……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开春前,正好是六个月。”孙晨低声自语道,“时间紧迫,但必须完成!”

他立刻召集了王猛、陈忠、李虎等几位得力干将,以及工场研究中心的工匠们,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诸位。”孙晨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完成一系列重要科技的研发和实用化。这些科技包括玻璃制作、水力机械、齿轮传动技术、简易机床、新式纺纱机、织布机、染色技术、四轮马车悬挂和差速器、高炉炼钢等。”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这些科技听起来复杂而高深,短时间内完成似乎难度极大。

“孙大人,这些科技涉及的范围太广了,我们的人手和资源恐怕不够啊。”王猛皱眉说道。

孙晨点点头,沉声道:“我知道任务艰巨,但这是我们刘家岛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全力支持工场研究中心的工作。所有资源优先供应,所有人力优先调配。另外,我会想办法,多招募一些流民青壮,补充各处缺乏的人力。”

工匠们听到孙晨的决心,纷纷振奋起来。

一名年长的工匠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孙大人如此信任我们,我们一定不负所托!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在六个月内完成这些科技!”

孙晨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好!接下来,我会为每个科技项目分配专门的负责人。大家分工合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会议结束后,孙晨亲自为每个科技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指派了负责人。

反正主要是提高透明度玻璃,水力驱动磨坊、纺纱机等设备,高效的齿轮传动系统,能够加工金属和木材的简易机床,新式纺纱机与织布机,染色技术,四轮马车悬挂和差速器,高炉炼钢等几个关键技术。。

孙晨还为每个项目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并安排了定期汇报的机制。

他亲自监督每个项目的进展,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

毕竟,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科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孙晨也没有闲着。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视察各个项目的进展,解决工匠们遇到的难题。他还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为工匠们提供了一些关键的技术指导。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初,刘家岛上寒风大雪愈发强烈,但岛上的气氛却依旧热火朝天。

“孙将军,冯公公的船到了!”一名亲兵快步跑来,低声禀报道。

孙晨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李国辅和几名亲兵迎了上去。

官船靠岸后,一名身着华丽太监服饰的中年男子缓步走下船来,正是崇祯皇帝派来的太监冯保国。

“孙将军,久仰大名!”冯保国笑眯眯地说道,声音尖细却带着几分亲切。

孙晨连忙上前行礼:“冯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末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冯保国摆摆手,笑道:“孙将军不必多礼。咱家这次来,可是带着万岁圣旨,特意来嘉奖你的!”

孙晨心中一喜,但面上依旧保持恭敬:“末将不过是尽了些本分,怎敢居功。”

冯保国哈哈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江镇总兵孙晨,率军大破建奴,斩首一千三百五十,斩杀建奴正蓝旗旗主豪格,功勋卓著,朕心甚慰。特召孙晨入京面圣褒奖。钦此!”

孙晨听完,连忙叩首感激:“末将孙晨叩谢万岁隆恩!”

冯保国收起圣旨,笑眯眯地说道:“孙将军,万岁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啊!这次入京师你可要好好表现。”

孙晨点头称是,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为东江镇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一旁的李国辅也笑着上前,对冯保国寒暄了几句,气氛十分融洽。

孙晨知道,李国辅与冯保国是老熟人,有这层关系在,自己入京的路或许会顺利许多。

当晚,孙晨在府中设宴款待冯保国。

席间,冯保国对孙晨的功绩赞不绝口,同时也透露了一些朝廷内部的动向。

“孙将军,万岁对你可是厚望满满啊!”冯保国抿了一口酒,低声说道,“如今朝廷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你这次入京,若得皇上青睐,前途不可限量。”

孙晨连忙问道:“冯公公,末将有一事相求。如今东江镇虽有小成,但人口稀少,土地有限,难以进一步发展。末将想招揽更多流民来充实东江实力,但登莱巡抚、山东巡抚等人多有阻挠,不知冯公公可否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