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请相救公子!请公子相救!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029字
- 2025-04-10 07:20:35
鲜于银的五千骑军先到,照例前往治所所在的甘陵县,准备向国相出示了调兵文书,要求粮草补给。
然而在国廨之外,忽然有人挡在道中,以“鲜于从事”大声招呼于他。
他定睛一看,此人乃是田畴的一名随从,年初曾一起横跨三州前往长安,于他也颇为熟悉。
他连忙跳下马,上前唤名相称问道:“齐周!你不是奉子泰之命,随公子前往南阳了么?如何竟在此处?”
“公子正处危难之中!”齐周急促的说道,“请从事速速相救!”
鲜于银顿时大惊:“究竟是怎么回事!公子如今在何处了?”
齐周便将袁术扣留刘和、逼他写信求援,又以侠客乐就相挟持、引导骑军前往南阳之事和盘托出。
“公子知道骑军或已南下,故而遣小人提前离开,赶在乐就之前与骑军汇合,救公子脱离乐就的挟持……幸好是从事在领军,小人也终于完成了公子的嘱托!”
齐周最后说道。
“倒是幸苦你了,”鲜于银点了点头,“既如此,我等当速速谋划一番,务必尽快救公子脱离危难。”
他立刻前往国廨,顾不得辎重的事情,先以文书获得了驻所,把骑军安置下来。
随后,他召来五名骑曲司马,一同讨论营救计划。
虽然乐就的麾下有两屯士卒,但在五千骑军面前,完全没有任何胜算。
计划的难点,在于如何避免乐就狗急跳墙,保证刘和的绝对安全。
齐周作为刘和的随从,也参与了议事。他向鲜于银提议道:“小人倒有个想法,请从事一听。”
一名骑曲司马提醒他道:“乃是鲜于校尉,非鲜于从事。”
“是小人失礼了!”齐周这才知道他获得擢升的事情,连忙伏地道歉。
“此为小节,你我患难四千余里,何必在意?”鲜于银笑道,“有何想法,尽可明言。”
“是……小人听说,袁术的命令,是让乐就护卫公子的周全。既然这样,校尉可伪装成盗贼,于路上截杀乐就一行。乐就不会料到骑军来得如此之快,自然不会怀疑到公子身上,只会依令拼命保护他。”
“等到他那两屯士卒被校尉消灭,乃至于他自己也战死于阵中,公子自然也就安全了。”
“此计大妙!”鲜于银大喜,“我等就作如此行事!”
……,……
刘和、乐就一行离开南阳,经过孙坚控制下的颍川北部,到达河南郡东部的中牟。
这一带已经荒无人烟,而前河南尹、钱塘县侯朱儁则驻军与此。
两人向他请了一封盖有钱塘县侯之印的调兵文书,由延津渡河,不久即进入了冀州魏郡南部地带。
魏郡以东为甘陵国,沿甘陵国向北,经冀州河间、幽州涿郡,即为大司马府所在的广阳郡。
袁术交待过乐就,他们只比请兵信使晚了几天,计其日程,只要能尽快赶往幽、冀接壤处的易县,必能截住南下的骑军。
届时取出朱儁的调兵文书,冀州沿途不会阻扰通行,还能凭着朱儁的名望,取得一定的粮草补给。
他还交待说,一定要保护好刘和,并以扈从的名义,把刘和紧紧控制在身边,不让他和幽州骑军的将吏单独会面。
因此,当他们走到魏郡、甘陵国的交界地带,遇到大股盗贼袭击时,哪怕麾下士卒多有死伤和逃散,乐就依然率少数亲信拼死护卫着刘和,直至亲信死光,自己重伤倒地。
几名盗贼下马,以长剑抵于他的颈上,把刘和请到一旁。随后,他惊骇的发现,盗贼首领居然向刘和拱手而拜:
“大司马府属吏鲜于银,见过公子!”
“有劳仲坚了,”刘和点了点头,又向他身后的另外一人道,“齐周你也辛苦!”
齐周连忙拜倒在地:“公子客气,小人怎么敢当?”
一旁的鲜于银指着乐就道:“此人如何处置?公子可要讯问一番么?”
“不用了,”刘和摇了摇头,“此人也算护卫了我这么长时间,斩杀后好好掩埋便是。”
他本为仁和之人,与父亲刘虞颇为相类。然而这南阳一行下来,经过与袁术的一番勾心斗角,他在成熟之余,性格也变得强硬了很多。
处置完乐就,众人返回甘陵城。途中鲜于银汇报了自己近期的经历,又问下一步该如何行止。
刘和自是想率这部骑军扈从天子的。
经过谕令之事,天子在他的心中,已经是明鉴万里的天命之君,否则如何能在深宫中,提前预料到袁绍夺取冀州?
身为刘虞的嫡子,他也曾见过一些擅长天文、星象、阴阳的士人;也有士人向他父亲陈说图谶、祸福,但从来没有这么效验过。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天子,汉室复兴指日可待,而他也愿意为此竭力尽心。
不仅如此,刘和与天子还有一重渊源:
他原本字“伯协”,是在天子即位后,因犯了帝讳,才改成了现在的“伯平”。
只是,现在如何能进入长安,又该如何驱逐董卓?
前往长安的三条道路,南阳那边的武关肯定不能走的。看那袁术的做派,不可能有兵进武关的忠贞;
雒阳那边有董卓驻军,也没法走;至于河东,要经过黑山贼的地盘不说,按照田畴之前的见闻,郡治所在的安邑也有董卓部将牛辅驻扎。
前路都走不通,但就这么退回幽州的话,刘和又不太甘心。
思索了好一会,他回复鲜于银道:“先回驻地,待我拜访过国相再作计较。”
这一阵被乐就挟持,刘和完全没有拜见各地长吏的机会,可谓两眼抹黑,都不知道近期发生了什么大事。
他准备好赀礼,正式前往治所拜会。
临行之前,又取了鲜于银带着的大司马府文书,去请这位国相拨付骑军的粮草。
无论是前行还是返回,粮草总是必需的。
让他没想到的是,才刚通名相见,拿出文书,甘陵相姚贡就大礼拜揖道:“贡已危在旦夕,请刘公子相救!”
刘和一时大惊:“国相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