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桑中之约
- 火红年代里的沪海咸鱼
- 饼干屑屑头
- 3079字
- 2025-03-25 17:01:50
吃午饭的时候,大山大林就像两头饿狼,大口吃着饭菜。广毅倒是平时都不缺油水,吃得不多。
“大山大林,我得到个绝密的消息,需要你们为这个家做点事情,你们愿意吗?”吴广毅放下筷子对正扒饭的哥俩说着。
正扒饭扒得欢快的哥俩停顿了一下,把头从碗上抬起来。师娘在旁边想,又是个绝密消息,这绝密消息左一个右一个也太不值钱了吧。
“上面马上就要提倡大炼钢铁,需要每家每户捐赠铁制品给上面。我想你们也不希望把家里的剪刀、菜刀、铁锅之类上交,搞得家里没法做饭吧?”
大林嘴里含着米饭,含糊地说道:“我们家用钢精锅做饭。”
“你闭嘴,毅哥,你说。”大山拍了弟弟一下。
“我建议,周日你们就去废品站买点铁块回家备着,也别让邻居之类看见,这个办法省时间,但是比较费钱,我今天拿来的那块帆布就给你们遮挡用。
当然你们也可以用空余时间去捡铁块,这个办法比较省钱,但是非常耗时间,尤其捐赠废铁通知下达以后。
越到后面越是捡不到,并且到时废品站废铁也被人买完了,你们完不成上级给的指标,就要拿家里的铁锅之类去顶。”
大林问道:“为啥还不能让人看见?”
“应该是怕人看见,通知下来前会被问为什么要去买废铁,通知下来后人家就会知道你有消息来源,这都是麻烦事情。”大山回答着弟弟的问题。
“这废铁捐献应该不止一次,你们最好家里要备着1百斤左右的废铁。”
师娘听着也有点疑惑,你说广毅在说假话吧,听着对他也没任何好处,纯粹就事论事,正常应对。
你说广毅说真话吧,这炼钢不都是石头里面炼,怎么还要人民捐献废铁呢。
吴广毅转头看向师娘:“师娘,到时候你给他们点钱吧,几分钱一斤的废铁,买得多了也要几块钱呢。”
“行,没问题。”师娘也爽快地回答。
午饭后大山大林分别去上学,广毅也告辞师娘出门了。
穿街走巷的在几条小马路上穿行了一段时间,现在是午饭后,一般人都在家里休息,小马路里也没人通行。
吴广毅停下车,拿出大米、罐头之类,直接放摩托后座上,还是拿一块帆布遮挡后再捆扎,化妆品、零食类还是纸箱装着放前面,除了没有酒类,和上午的东西差不多。
走街串巷的把他自己也绕糊涂了,拿出地图看了会,放进斜挎着的绿军包里,朝着爱花弄开去。
过了文庙,快到爱花弄的时候,他眼睛瞟到刚才开过的门口,牌子上好像是什么幼儿园。想起阮文萍是在王家码头幼儿园工作,急忙刹车回头看。
白木牌上可不就是写着王家码头幼儿园嘛,他用脚尖往前推着地,车子往后移动,来到幼儿园大门口往里面张望。
现在的幼儿园都是平房,占地面积倒不小,对面8,9米远的一个窗口里,一个大辫子的姑娘在挥着手,广毅左右看看周围没人啊,难不成是对着我挥手?
我没那么大魅力吧,往门口一站就有女孩子挥手?对面门开了,大辫子姑娘跑了出来,一根大辫子在背后跳舞,一会左一会右的。
跑近了才看清是阮文萍,嗨,这小美女什么眼神啊,离那么远就知道是他。
对了,顺便说一句,现在吴广毅不知是年龄增大还是道术锻炼的因素,他的神识见长。
刚才全神贯注地盯着跑来的女孩,在6,7米的地方就感觉到人家口袋里的手绢,随时可以收取了。
“嗨,今天你怎么有空来啊?”阮文萍一边喘着气一边问着广毅。
“我去,这么大老远的,你都能看见我?”吴广毅反问着阮文萍。
“我就看见有人开着小摩托过去,然后又退回来,我这不认识这摩托么”
这蓝白色的小摩托是香江方面赠送的,全沪海就只有10部,阮文萍认识的人就只有他有,再说广毅来爱花弄也开过几次,可不就认识车嘛。
“害,我还以为我又帅了,引得美女在大老远就挥手,原来我是自作多情啊。”吴广毅装模作样地摇头晃脑。
“呵呵呵呵,”吴广毅的话惹得阮文萍噗嗤发笑。
“你现在怎么出来了,小孩子不需要看管吗?”吴广毅问道。
“孩子们都午睡呢,现在是1点,要睡到3点才起床,然后吃点心,三点半放学。”阮文萍详细对他说了一遍。
“如果能找到帮你顶替一会的同事,我们出去走走怎么样?王家码头路出去就是黄浦江边了,2点多再回来?”吴广毅扬了扬眉头。
阮文萍略作考虑:“好啊,你车先开进来放门房间旁边,我去和搭班的同事说一下,请两小时的假。”
“哎,等会儿。”吴广毅叫住她,从绿军包里摸出两块锡纸包的巧克力说:“一块给门房,帮我看着车,一块给你搭班的同事啊。”
“知道了,啰嗦。”伸手接过,大辫子一甩就先进门房,然后跑过去请假了。
吴广毅把车停在门房旁的墙边,反正上面帆布遮掩再加捆扎,不翻着看是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笑着和门房老师傅打了个招呼,站在边上等阮文萍。
“你为什么从幼儿园门口开过又退回来?”阮文萍一边走一边看着吴广毅问道。
“我刚才开过,眼睛看到个绝世大美女,忍不住就倒退回来再多看几眼呗。”
“啊呸,信你才怪,你个色狼。”阮文萍有点不好意思地唾骂。
“你最近在忙啥呢?”吴广毅问着姑娘。
“最近幼儿园,教育局都在组织读书活动,要写读书笔记。”阮文萍抬头看着远方。
“哦,你看的是什么,我有个邻居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说看了半天跟炼钢一点关系都没有。”吴广毅觉得自己在硬掰着找适合的话题。
“哈哈哈哈,我看的那本叫《普通一兵》,小说写得很好。”
“哦,具体说说好在哪里?”吴广毅不断地引导。
“主人公马特洛索夫原来是一个流浪儿,后来变成一个英雄了。他那坚强的意志,走上正确的道路,给了我很大的教育。”阮文萍坚定地说。
50年代的小说为了显示层次的优越性,绝大部分都是酥联翻译过来的,光是看个名字就有6,7个汉字,看了十来个章节,保证你连名字都不会记住。
作为一个资深的后世信息爆炸受害者,吴广毅对于现在的大多数文字根本看不进去,简直不忍卒读。
不过,这个马特洛索夫,吴广毅还是听说过的。当年朝鲜战场,黄继光同志牺牲之后,华兴社发表过长篇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
酥州河,是黄浦江支流吴淞江沪海段的俗称。
酥州河沿岸是沪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产业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沪海,后又用百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沪海的水域框架。
酥州河可以说是沪海经济的一条血管,河两岸都是棉纺织厂,一包一包原棉是从这条河运来的。一件一件棉纱有时也从这条河运走的。
现在,它躺在阳光下,沿着平缓的河道迟缓地走着它的路程,像是一条发光的巨大的带子,蜿蜒地伸向黄浦江边,和黄浦江水却又颜色分明。
酥州河水发黑发臭,黄浦江水浑浊腥气,两者在酥州河入水口泾渭分明。
当然酥州河并不是一直都流黑水,夏季水量大、流速快,水色和味道跟黄浦江水一样并不脏。
吴广毅回到这个年代,才发觉田津的海河大爷跳水算嘛呀!酥州河沿线的大桥跳水,在沪海市是传统节目,一代又一代的前仆后继。
每年的夏天是酥州河最狂欢的日子,附近其他区域的人们都会来观赏跳水。只有外白渡桥是不能跳的,有联防队员在看守。
酥州河30多座桥,一路过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泥城桥最有名。围观观众都是人头济济,每座桥上都是一大堆跳水的好汉。
一开始吴广毅觉得没听说过泥城桥,到了才知道,就是后来得嘻藏路桥。
黄浊浊的黄浦江面上,从吴淞口方向迟缓地驶来一艘“江华号”客轮,朝十六铺那边开去,快靠岸了。
“江华号”驶过去,江面上一只只小舢板,在波浪上起伏着,自由自在地摇摆着。靠近江边的新铺成的中山东路快车道,无数辆的各种汽车呜呜地疾驶着。
当然,这是在岸上看野眼的人,才觉得小船自由自在的摇摆。摇橹的船工,心里怕不是在骂娘!
吴广毅和阮文萍趴在黄浦江边粗糙的水泥堤岸上,他转头看向旁边的美女。
姑娘扎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大辫子,身上披一件普通的黑外套,宽松的毛衣长裤,天然浓眉黑眼睛,唇是淡的,脸上没有涂抹一点妆。
迎着江边吹过的寒风微微眯起眼睛,抿着唇,脸蛋两侧或许是被风吹的缘故,有些发红,但也正因此才突显出她那张楚楚动人,宛若琼瑶剧中走出的苦情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