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逆天的节目,逆天的节目组

记者们有些诧异,觉得许清风是不是疯了。

“这节目我看过,挺感人的。”

“没错,这节目不挺好的吗?”

“城里孩子确实应该多体验一下生活。”

“我小时候要是能开拓视野,也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样子。”

直播间里观众们也表示不理解。

许清风找一个记者借了台电脑,“大家可以看看我都找到了什么。”

许清风一屁股坐在石墩上,把手机插上电脑,放出来他拍到的视频片段。

“滚一边去……”

“一群穷鬼!”

“穷山饿水出刁民!”

几个身上穿着《交换记》制服的人对着镜头破口大骂。

记者们不自觉皱起了眉头,这群人算是他们的同行,然而言行举止却像是个混混,让人本能的不舒服。

许清风又点开一段视频。

几个人用鞭子把牛赶进田里让它吃庄稼、满村找蛇,逼着小孩用手抓着玩、威胁小孩不听话就别想回去……

每一段视频都让记者们感到愤怒。

这就不是正常人能干的事。

这时候有记者忍不住道:“这跟你打人有什么关系?”

许清风冷笑一声:“因为他们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我发小身上,不揍他们狗日的我就不是人!”

“刚刚那个小孩是你发小?”

“怎么?不行吗?”

“……行。”

太行了,大哥你都多大了,十几岁小孩是你发小?你特么怎么不说是你大哥。

“来,再看看这个,刚刚那个摄像大哥非要送给我的。”

帽子叔叔震惊地看着许清风,神特么摄像大哥送你的,明明是你抢的吧?

内存卡里的视频被放出来,记者们疯了一样往前挤,想要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交换记》这档节目,在蓝星已经播了十期,讨论热度出奇的高,大人小孩都知道这档节目。

斩获大奖无数,连导演陈书源都水涨船高,成为炙手可热的综艺导演。

许清风开撕《变形记》,让很多人都开始兴奋起来。

就跟大家都喜欢拉良家下水劝妓女从良一样,看别人塌房也是一种乐趣。

不过单从许清风放出来的视频,还不足以让《交换记》塌房。

十几个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对准了电脑屏幕。

许清风坐在石墩子上,记者们或站或蹲,围成一团,画面十分搞笑。

摄像师的内存卡里都是未剪辑的素材,本来大家以为会很乏味,然而一开头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卧槽!这么禽兽吗?”

“这还是人?”

“逆天!”

“我尼玛,帽子叔叔,我要报警!”

记者们一下子就炸了锅,当场就有人举手要报警。

帽子叔叔抬手往下压了压,“大家不用急,许清风已经举报过了。”

记者们这才反应过来,呵呵,拿到材料的是许清风,这帮人死定了!

现场只剩下一阵阵的“狗东西”“王八蛋”“个斑马”“禽兽啊”之类的赞叹词。

许清风放的很快,记者们一边录一边奋笔疾书,这可都是上等的素材啊。

视频足足持续了半多小时,记者们才意犹未尽地咂咂嘴。

“对了,你怎么会忽然出现在江城?”有个记者好奇道。

许清风拔下内存卡,把电脑还给那名记者,“回家扫墓。”

记者一愣,还没到清明呢,这时候扫墓,好像有故事啊。

“呃,是给老祖宗扫墓吗?”记者斟酌一下试探道。

许清风看着一个个勾着头明显很感兴趣的记者们,沉默了一下。

记者们秒懂,大概率不是什么老祖宗,可能是爷爷奶奶之类的亲人吧。

那名记者有点不好意思道:“不方便就算了。”

许清风摇摇头,轻声道:“给我父母。”

现场一片死寂。

记者们仿佛被掐住了喉咙一样,说不出话来。

帽子叔叔们表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个看上去有些懒洋洋的年轻人,肩膀上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压力。

许清风挥了挥手,“好了,今天采访结束了,有缘再见。”

记者们目送他离开,脑子里却想了很多很多。

好像很多事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难怪许清风敢直接自爆,难怪他会突然塌房。

无亲无故让他失去了靠山,却也让他失去了软肋。

这样的人很可怕。

……

蓝星的《变换记》和地球的《变形计》如出一辙,一开始许清风还纳闷为什么会如此相似,后来他才想明白——人性的恶是相似的。

地球上,《变形计》在很多年后才被揭穿真面目,观众们和主角们都是流量的牺牲品。

而在蓝星,这个结果被提前了很多。

这场采访直播由于过于突然,人数也很少,并没有掀起多大浪花,但记者们的报道却直接引爆了网络。

#震惊!交换记的真面目!#

#是公益还是生意?#

#交换记,彻头彻尾的骗局!#

#许清风暴打交换记!#

#禽兽节目组,博眼球毫无底线!#

记者们发动笔杆子,把《交换记》的前因后果全部抖落出来,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卧槽?什么情况?这节目塌了?”

“啊这,我还追着看呢。”

“不是说真实节目吗?”

“真实个毛,全特么是剧本。”

“逆天节目组。”

记者们一股脑把《变换记》爆了个底朝天。

城里孩子想要参加,一个名额50万起步,农村孩子想要参加,必须要惨,惨到观众忍不住想要慷慨解囊。

城里孩子娇生惯养嚣张跋扈是假的,农村孩子脾气恶劣没有教养是假的,节目里的一切都是假的。

视频里,一个个长相气质都很好的城里孩子化身小霸王,砸东西走哪砸哪,打架,顶撞师长,人见人厌。

而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农村孩子一个个没有教养人见人厌,似乎他们的贫穷是理所应当。

这一切原因都在于一份份丑陋的合同,必须要砸东西发脾气,才能展现主人公从坏变好的节目效果。

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了让矛盾更加激化,让观众们流下几滴感动的眼泪,博得一份收视率。

报道中用愤怒的语气写道:“为了让不愿意配合的孩子听话,节目组采用了耸人听闻的手段,断食,控制自由,不断挑衅,甚至还以带孩子去找快乐为诱饵,这样的节目组居然能屡获大奖,简直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