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保护国宝,人人……

张奶奶等人对郝大力临近结婚的时候,突然主动加入专案组还是多少有些情绪的。

这马上结婚了,多少事情需要忙活啊?

可她就这么撒手去忙工作了,事情不都落到他们家东子身上了吗?

虽然他们都挺喜欢郝大力,但心中还是觉得,一个女孩子这么拼工作有点不好。

一家人虽然当着亲家和郝大力本人的面没说什么,但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嘀嘀咕咕。

张耀东闻言,立刻开口反驳:“甭说力力要忙工作,她就是没有工作要忙,我也不让她插手家里的事情。

我这人主意正,拾掇房子和婚礼都是大事,必须全得按照我的心思来。

真要她跟在后头,一会儿提这个意见,一会儿说那样不行,要改,我可受不了。

次数多了我们俩吵起来,你们不得跟着上火吗?所以说啊,她还是不在的好。”

张奶奶一向疼孙子,听完他的话,立刻点头如捣蒜:“是这么个理儿。”

张宋氏瞅了儿子一眼,没吱声。她心中明白,儿子是在维护郝大力。

但既然儿子亮明态度,那她也就不好再惹人嫌。

张老蔫儿虽然也不说话,心中却跟明镜儿似的,此时默默学习儿子说话的艺术。

张耀强对弟弟的话嗤之以鼻,觉得他忒虚伪。

什么不让郝大力插手,明明是人家腾不出手好吗?

赵虎妞听到张耀东一番话中,字字句句都是在给郝大力撇清。往自己跟上揽责任,心中简直像装了个大石头一样憋得慌。

不为别的,也不是嫉妒,纯粹是想起来自个儿男人……

这个狗东西,每次自个儿和婆婆有了婆媳矛盾,丫都是拱火的那一个。

哪里会像小叔子这样帮着灭火??简直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已经生了仨儿子了,赵虎妞不至于甩掉张耀强。

但心中已然决定,等回到自个儿屋里,非得好好挠丫一顿,出出气!!

安顿好家里人,张耀东夜里又偷了他爹的自行车,悄悄的出门直奔城外,之前跟陈哥等人交易的小屋。

双方交易时间是五天之前,按照约定,明天就要跟对方再次见面。

他骑着自行车一路出了城,在要进村的时候,将自行车收进空间。

虽然一路上一个鬼影子都没有,但张耀东还是非常谨慎。到地方也没有走大门,而是选择翻墙。

跳进去之后,他从空间里取出手电筒,先是观察院子里的一切。

跟他预想的一样,这地方在一开始被几批人洗劫一空之后,已经没有人再来光顾。

院子里的一切陈设,都跟自个儿上次来时候没有丝毫区别。

他又走向堂屋,站在门口没进去,只用手电筒往地上照射。

不照不知道,一照,发现之前自己洒下的草木灰上,果不其然地留下了脚印。

还是之前特意观察过的,公鸭嗓42码黄胶鞋的脚印。

张耀东心中有了盘算,转身离开,原路返回城里。

进城之后,他并没有去荷花池鸽子市。

而是伪装一番后,找到之前从于大妈等人嘴里听到的,西直门附近的一个黑市。

此时已经夜里一点多,黑市上买主儿很多,比张耀东上次去的鸽子市热闹不少。

他兜里有钱,又有从陈哥那里弄到的票,走在黑市上丝毫不怵。

看到有合适的东西,就果断下手。

很快,就买到十个咸鸭蛋,二十斤富强粉,三十斤白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吃食。

临走之前,发现远处的路灯底下,居然有个旧书摊。

张耀东顿时就来了兴致,要知道这些年,可没几个人看书的。

书摊都被那啥了,书店虽然还勉强维持,但也门可罗雀。

他信步走过去,发现守着书摊儿的是一个年轻人。

此人面前的书并没有摆放的规规整整,而是像小山一样胡乱叠放在一起。

“看看吧,都是从委员会仓库倒腾出来的。五分钱一本,随便挑,随便选。”年轻人将手里的《某瓶梅》盖在膝盖上,随意招呼道。

张耀东大概扫了一眼,《资治通鉴》,《伤寒杂病论》,《我这一辈子》,《内科新说》,《匠人精神》……

各种各类,新旧不同的书,有些保存得当,有些破损严重,很明显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藏书。

张耀东明白这小子没说谎。

想来这些书是委员会从各家各户搜罗来的书籍,然后堆在仓库里。

此人能搞到这些,应该跟委员会有关系,或者本身就是里头的人,依着工作便利把书倒腾出来,换点零花。

这年头藏乱七八糟的书挺麻烦的,弄不好还要惹祸端,但张耀东有空间在手,自然不怕。

最重要的是,平时晚上在家实在没什么消遣的。

他打算买几本书,消磨一下睡前的时光,顺便也学习一下知识。

“兄弟,你手里那本书卖不卖?”他看向年轻人,决定先从国粹下手。

后者脸上立刻露出一个猥琐而又“我懂得”的笑容,他摇摇头:“不卖,这本书我要留着自个儿珍藏呢。

这,可是好货!”

被拒之后张耀东也没说什么,蹲下,开始在书堆里翻找。

反正他也不是特别爱好这个,有就买,没有就买别的呗。

谁承想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才翻了几下,什么《素N经》,《玉楼C》,《空空H》,《武松与她》……

好多本跟《某瓶梅》文学高度差不多的古典经典名作,赫然都在里头。

而且看保存的方式和新旧水平,应该是出委员会打从同一家弄出来的……

再看那小伙子看自己和自己手里书的眼神,很明显压根儿不知道这些书是干嘛的。

想来,这厮就是个文盲。

能认出来《某瓶梅》,主要是这本书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实在太过广泛。

四九城那些说书的,天桥上说相声的,动不动就用这本书当包袱。

换个群众基础薄弱的,比如《素N经》,丫就不认识了。

话说回来,这些个古典名著也就是遇到自己了,要不然,以后怕是得明珠蒙尘。

看到张耀东捡起那本《武松与她》,小伙子嗤笑一声:“水许传有啥看头?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