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起猛了,祖宗在拜你

既决定要未来要投奔刘备,谢伊便不再绕弯,放下酒樽,直接道明来意,诚然道:

“敢问玄德公,攻破虎牢关,诛杀董贼后,有何打算?”

这话问的刘备一愣。

其实他何尝不是有一番大志向,又怎会看不清当前局势。

一杯温酒饮下,压下心中悲凉,刘备郑重看向谢伊道:

“兵锋所指,天下难安,欲得太平盛世,当除篡国贼逆!”

“只可惜各路诸侯,皆不愿合力,备势微弱,报国无门。”

刘备的意思也是直来直去的明显了,他就是想早点灭董卓,杀入洛阳,救出天子!

但无奈势单力薄,身边除了关羽和张飞,根本无人可用,就连带他来的公孙瓒恐怕哪天都不想尊汉室为其主。

无奈啊,无奈。

大汉江山危难,无能为力,刘备拍了拍大腿,不禁想唉声叹气,奈于谢伊在场,他本人又性格昭烈,实在是不可表露丑态。

有能力的不去管事,没能力的想发声却被嘲笑。

对此,谢伊也感到悲哀啊。

有心匡扶汉室的接连受挫,想篡汉的起步都是个校尉级别,一路上几乎顺风顺水,再难啃的硬仗也能打赢,就没见怎么输过。

反观眼前刘皇叔,一生颠沛流离,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的路上,最惨时连老婆都落到了吕布、曹操等人手里,要不是有关羽护着,怕是都要改嫁了。

匡扶汉室,谈何容易?

“……”

良久沉默,谢伊没有应答。

见此,刘备还以为对方嫌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不好意思开口提点,面容一抽,辛酸涌来,自嘲道:

“不瞒先生,自备晓事以来,山河破碎尽,百姓饥寒迫。”

“备有心辅佐汉室,进京勤王,怎奈财疏智短,力有不逮。”

“二十有九,终是一事无成也,到头来只能空怀壮志,心中含泪。”

诚如是杀身报国,忠君忧民,刘备何尝不是有大志向呢?

可谁让老天不准他成事,明明是皇族后裔,结果到了他这个第十八代玄孙身上,却来了个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开局。

问刘备想不想让谢伊加入他的队伍,为他谋定而后动?

那他肯定想,光是现在眼神里都透露着满满的渴望和渴求。

可惜了,刘备也知道自己势微。

如果开口,谢伊绝对会因报当年之恩加入他。

可这样就是在误人子弟,让人放弃大好前程跟他吃苦,从零出发。

此举有违大义,更无仁义可言!

所以在刘备看谢伊的眼神中除了那种求贤若渴外,照样也有犹豫和不舍。

可无论如何,谢伊曾立誓要投明公,断然也不会让刘备不要脸,背上个误人子弟的名声来开口。

要开口,当然得是他谢伊本人亲自主动开口。

与此同时,营帐撩开,张飞与关羽二人回来,准备通知二人后军也要开拔。

但注意到二人似乎在谈要事,都选择了噤声。

“玄德公。”

终于,在沉默到令人窒息,似乎在酝酿着什么时,谢伊开口了,再次站起后,面露坚定,道:

“伊深知玄德公志向远大,亦非碌碌无为之辈,若蒙不弃,不才愿终生相随。”

啊?

这这这!

四世三公世家的袁绍不惜高官厚禄相诱,慧眼识珠的曹操也以礼相待。

无论如何,这二人都比刘备有钱有势,结果谢伊却主动要追随刘备,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刘备怔愣在场,一时间总觉得自己在做梦,都忘了该说词了。

“先生要助我大哥成事?那可太好了!”

喜欢结交文人的张飞一听,很干脆笑出声,上前就想加入聊天。

“三弟,且慢。”

关羽拦下,见大哥刘备还在发愣,立马提醒一声。

张飞性格粗,可关羽很明白他们这边到底多穷困潦倒。

人曹操好歹有千位铁骑,而他们才不到百余人,若想将谢伊拉进队伍,这不是太过可笑。

“先,先生....”

刘备终于醒神,言语满是颤动,看向谢伊的目光如同看到了金子,直恨不得马上塞进怀里。

如此雪中送炭,肝胆照人。

而一开始便打定主意要追随刘备的谢伊,看到刘备这等激动姿态,也再次表明决心,言辞恳切道:

“伊自出颍川,就已下定决定以身匡扶汉室,玄德公乃大仁大义之人,伊愿追随至天涯海角,万死不悔。”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必侍明主,伊愿为玄德公驱走效命,唯君命是从!”

“若玄德公不弃,伊定终生不负。”

真的!这是真的!老天不负我刘玄德呀!

这字字真切的承诺,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无不令刘备感动的一塌糊涂。

同理,谢伊如此识大义,明大理,关羽和张飞两人同样是大为感动。

“先生今日所说,备深感其意,日后必将铭记于心,绝不负先生所望。”

话虽简单,但这言语之间的感动和热切绝非做假。

求贤若渴的刘备激动之际,竟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站起身来走到一旁,主动朝着谢伊一拜。

“先生大义,请受刘备一拜。”

一躬身,二俯首,谢伊还哪敢承受。

“主公不可如此!”

这一拜,谁敢接啊,惊的谢伊惶恐将刘备托起。

但也就是如此,刘备的魅力更是展现的无以复加,好感值蹭蹭蹭往上涨。

“不不不。”

而刘备眼看谢伊不受礼,顿时急了,连忙劝道:

“吾与先生相逢即是有缘,先生乃大才,今世之子房、韩信也,您受得起。”

额....韩信啊,你这是打算以后成事了,再把我砍了吗?

急需有人插入话题,就又该关羽说话了:

“大哥,先生年幼,恐会折寿。”

理由找的很好,刘备也意识到好像是这个道理,这才终于把这一拜给停下了。

将来有谢伊共谋大事,老早就想多多结交读书人的张飞更是在营帐内,遗憾的滔滔不绝道:

“嗐,若是先生早一年与我兄弟三人相遇,我等四人一同结义,岂不美哉?”

“三弟,切不可胡言。”

对于张飞这种不拘小节,随性而为的表现,刘备自不敢苟同。

“三弟,先生乃读春秋圣贤书,不可粗俗待之。”

就连关羽也告诫,抬手微晃,提醒张飞千万不能胡闹。

严格说来,别看谢伊是主动要求加入他们,可实际上大哥不也同样有此意,只不过是谢伊先开尊口,更可说是屈尊降贵,放弃前程似锦的路走上了这条荆棘密布之路,他们感激都来不及,称兄道弟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