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血海观想法
或者说,李墓本身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从白莲教暗牢搜刮的书籍,李墓已经全部翻阅完毕了,与修炼相关的信息,可谓是少之又少,不成体系不说,很多还缺少关键部分的描述,贸然修炼的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走火入魔。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墓只要神志清楚,智商在线,就会做出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血海观想法》于自身精神世界观想一方浩瀚无垠的血海...”
做出决定之后,李墓也不是优柔寡断之辈,很快就开始钻研血海宗的核心传承法,开始第一次主动修炼,实际上,此前李墓能练出法力,根本就是撞大运,若是没有【生命之环】的神诡之力,能够无限的恢复生命力,就凭折纸术这样的‘术’,根本就不可能凝练出法力,法力的根源必定是功法。
“白莲教根本就没有想要让以血祭术+折纸术,这样组合入品的修士活太久,也根本没有拿他们当自家教徒,根本就是韭菜。”
越是翻阅《血海观想法》以及赤幻戒内部诸多修炼相关的书籍,李墓就越发的明白了白莲教下发的所谓修炼之法,是何等的剑走偏锋,以及拔苗助长,根本就是竭泽而渔,这样的炮灰根本活不过五年。
“若非我是以自身精血为血祭原料,恐怕已经被百莲教坑惨了!”
在看到《血海观想法》开篇介绍的入品关键描述,李墓此刻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走运:“道术修炼,核心便是法力,而第一缕法力,至关重要,道门有着百日筑基之说,这可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为了凝练出自身最为纯粹,也是最为珍贵的本命法力,这是修炼之基,也是法力之源头,无比关键,就算是血海宗这般的魔道大宗,其修炼的第一道法力,亦是自身打磨而出,就算是有其他手段加速,但是本质还是没有变。
而像折纸术+血祭法这样的方式,借助幼儿体内的先天之炁,还有怨气,强行催生出自身第一道法力,法力本质斑杂不说,内部还有着一股怨魂残念存在,根本就不可能以这样的法力,凝练自身阴神,可以说,就算是侥幸活下来了,那些白莲教炮灰,也不可能踏入道术四品·日游境。”
而李墓因为全程都是用自身精血作为祭品,非但规避了自身法力被怨魂污染的问题,反而因为完全是用自身精血淬炼而成,反倒是无形中增强了法力品质,以及跟自身亲和力也是达到了最高的地步,降低了李墓修炼《血海观想法》的门槛。
可以说,李墓在误打误撞之下,为修炼《血海观想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为明显的证明就是,李墓第一次进行观想的时候,法力运转如意,快速的汇聚到了识海内部,并且法力凝实程度非常高,并没有出现秘籍上描述的初学者,在观想过程中因为法力不纯,凝练度不够,而产生的观想涣散的问题。
虽然第一次观想,李墓还略显生疏,但是静心、仔细、凝神之下,李墓还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观想,将自身法力转修为血海法力,原本因为折纸术这源自黄泉道的灰黄色法力,逐渐侵染上了一丝血色。
“按照现在的速度,估计需要观想四十九次,才能彻底将自身法力属性洗炼,并彻底转化为血海法力。”
连着观想了四次之后,李墓对自身法力转化进度,已经有了判断,同样的,李墓也不得不停下观想,虽然李墓的生命力可以借助【生命之环】快速恢复,但是自身精神力的消耗,就现在而言,李墓并没有其他手段,只能靠休息恢复。
在恢复精神的时候,李墓还在思考明日自己后续的行动:“单单只是在黑蛇帮留下的那些东西,恐怕未必能彻底让漓江府衙动起来,再加上白莲教隐藏的如此深,一直暗中蛊惑平民,血祭幼儿还没有被发现,恐怕漓江城内部必定有着帮手,甚至府衙内部也有着盟友,或者说是白莲教的暗子,若想让白莲教自顾不暇,彻底将注意力从我身上移开,还需要再加两把火。”
实际上,李墓不知道的是,他太小看了大泽皇庭对白莲教的重视程度,或者说,白莲教声名狼藉的程度,在这个世界的历史当中,白莲教可谓是所有皇朝的死敌,但凡发生过的大型叛乱事件,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白莲教的身影,这是白莲教自身传承理念所导致的根因。
同样的,大泽皇朝自八百年前立国开始,白莲教就不曾停止过对大泽境内的破坏,漫长岁月积累下来的仇恨,让大泽皇族李氏对白莲教深恶痛绝,可以说,自第五任大泽皇帝开始,就制定了与白莲教相关的各种罪行与奖励。
为此,只有是与白莲教相关的事宜,都绝对会第一时间上报,并且当地的府衙必须要立即做出处理,否则事后被发现,少不了一个失察之罪,若是因为处置不及时而导致管辖区域被白莲教造成巨大破坏,那么流放三千里是必然的。
甚至于,在大泽历史上,大泽第四任皇帝永康帝年间,永康三十六年,银州州牧麻痹大意,导致银州关门被白莲教从内部打开,引得北方部落联军入关,引发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银州灾祸·血屠三千里,银州那一年十室九空,遍地白骨,家家缟素,同样的,银州与北方部落的仇恨也是自那一刻开始,变得空前深重,可以说,凡是祖籍银州的大泽人,与北方部落都有着血仇,化不开的血仇。
也正因为如此,自永康帝开始,就下发了诸多关于白莲教的重罪,可以说,任何与白莲教勾结的人或势力,都是大泽的死敌,为此,漓江城主南宫冥才会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以及召集漓江城内部各方势力,既是通知情况,也是在探查是否有白莲教的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