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见周王姬发之前,太师姜子牙与太宰姬旦两人终于确定了如何对付王辕。所以两人见到姬发的时候,都很沉得住气,等待着周王姬发先做出指示。
姬发已经看过姬信的公文,他先询问姜子牙,“太师,可否有更英武的诸侯?”
大周之主的问题让姜子牙心中暗笑,也让大周太宰姬旦感觉到了放松。姜子牙当即给姬发提供了建议,“大王,王林可用。”
姬发很快想起诸侯王林的特点。王林在面对王室的时候,会非常顺从。这才询问起太宰姬旦。
姬旦与姜子牙都很清楚王林的特点。两人之所以选择王林,绝非因为王林更不善战,而是王林更听话。两人都认为,王林率军抵达崤函地之后,很有可能让姬信完全主导他手下的人马。即便王林会有不满,至少也不会公开反对或者质疑姬信的要求。
所以姬旦答道:“大王,臣亦以为王林忠勇。”
生活在土地封建制度时代的姬发不理解什么叫做土地封建,却极为清楚要如何运用大周的制度来行使权力。
既然有两位大臣的保证,姬发自己所能想到的诸侯中,也并不存在比王林更好的选择。他便同意了两位重臣的建议。
但是对于王辕之后的处置,姬发还是有些迟疑。他完全能想象到王辕的不满。诸侯们负责管理地方军政,在以前,率军的司马只能对诸侯如何用兵提出要求,却不能干涉诸侯们具体如何用兵。
姬信已经打破了这方面的制度,或者说是默契。如果姬发对王辕本人没有任何表示,以王辕的性子,绝不会当做无事发生。
但姬发希望能够息事宁人,所以他反倒不能先开口,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两位重臣。
姜子牙一言不发,心中觉得他帮助姬信这小子摆平了这么大的一件事,姬信欠了他一个大大的人情。之所以是姬信而不是鬼君王浩然,是因为姜子牙着实没有胆量去挑战鬼神的威力。自然要让姬信来承担这份人情。
姬旦主管大周内政,他早就考虑过王辕闹事的可能。只是姬旦也不知道该如何阻止这种事情。而且姬旦通过之前的经验来看,此时恰恰不宜就此事做更多。
任由王辕先闹腾,反倒不会让诸侯们感觉有什么不对。王辕即便全力闹起来,至少要得闹几个月,才有可能挑动大周诸侯们一起关注此事。
这几个月中,只要姬信能够打一次大胜仗,便什么都可以解释。哪怕是采取敲打一下诸侯的态度,大周王廷也可以把对此事的关注引导到,“姬信为了打胜仗,故而不敢使用和姬信对着干的诸侯王辕。”
在大周诸侯们普遍认为自己打不赢商军的当下,他们自然没办法再找姬信的麻烦。
只是姬旦感觉事情应该不会这么顺利。至于原因所在,姬旦也说不清。毕竟,未来几个月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最后,姬旦承担起了责任,他开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可用王林。”
姬发点点头,答道:“便如此。”
与姬旦一样,姬发也觉得没必要太关注未来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件事不重要,而是因为未来不可知。
此时的王辕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到面子被削的他,正在尝试寻找一起对抗毛孩子姬信的盟友。然而找过数人后,王辕发现这帮家伙们都很迟疑。无奈之下,王辕准备等明天再说。毕竟,那帮九帐参谋们还要继续搞事。
正如王辕所料,随着各部队都进入指定位置,开始执行自己负责的任务。姬信又在大帐内召开了会议。
看到这位大周司马沉着脸,与众将一一分说任务,王辕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次生气并非单单因为不服气,而是王辕发现,他无法理解,更无法执行姬信下达的命令。
听着姬信与其他将领与诸侯的交谈,王辕发现,那些将领们大多都掌握了内容,他们询问的是具体执行的细节。诸侯们则与王辕一样,都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姬信并没有责备诸侯,而是耐心的一个个讲述,分析。诸侯到底是缺乏执行某个命令的专门人员,还是错误理解了执行某个命令的意思。总之,姬信不急不躁,甚至表现出很理解诸侯的模样。
王辕最初还在听,但是听了好一阵还没轮到他,王辕再也忍耐不住,问道:“司马,吾有言!”
姬信直觉的感受到王辕这是要闹事,却也不能当做看不到。就在此时,王浩然笑道:“你是不是觉得非解决此事不可?”
“是。”姬信现在一点都不介意自己的心思被王浩然轻松看穿。
王浩然倒不是有了读心术,而是忧郁型的家伙们就是没能学会避让,他们是那种不解决问题就浑身难受的反应。但此时不宜闹事,这是王浩然的判断。
“你告诉大家,今天很忙,所以可以散会了。至于那王辕,有事可以明天再说。”王浩然给出了方法。
姬信见到有了解决办法,虽然是往后拖,却也觉得能接受。便按照王浩然的建议宣布散会。
王辕却不服气,然而不等他继续坚持,姬丰却把王辕拉走了。
这并非是姬丰突然要支持姬信,而是姬丰觉得从姬信的安排中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这些内容让姬丰感觉很有用。
出得大帐,王辕忍不住问姬丰:“司马,为何拦住吾?”
“信公子也是为打赢商军,汝又何必。”姬丰劝道。
王辕第一时间也觉得有道理,但是转念间就想起他不满姬信的原因并非是与商军作战,而是要被迫听姬信的话。但是已经能被姬丰拉出来了,王辕眼见姬信的侍卫们站在门口,并不准备让其他人进去,王辕便拉住姬丰说起姬信的过分。
姬丰不介意王辕和姬信闹,只是觉得现在不合适。但是姬丰听着王辕一个劲的说着姬信欺压诸侯,肯定打不赢商军。却觉得越听越是不舒服。
最后,姬丰装作有事,赶紧离开。才没对王辕说出“汝能打赢?”
虽然话没说出口,但也憋的姬丰难受。如果让姬丰自行选择,姬丰希望的是别打仗。但是真的不得不打的时候,姬丰宁肯选择姬信当主帅,也不会选择王辕。
这种无奈的心情憋的姬丰感觉自己都要憋出内伤了。可此时的大营中,甚至找不到能够说句心里话的人。
就这么回到自己的大帐,姬丰便叫来他的部下,询问情况如何。部下们纷纷向姬丰吐起苦水,讲述着姬信的命令是多么的不合理。
面对这帮部下,姬丰随口询问了几个他在姬信大帐中听到的问题。这是姬丰很轻松就理解的几个问题,而且姬丰也觉得这几个安排其实没毛病。能做到的话,自然是非常好。
然而询问之下,姬丰发现自己的部下们表现得竟然和那帮诸侯一样,根本不知道那些命令要怎么执行,更不知道那些命令到底意味着什么。
姬丰最初还耐着性子解释几句,然而越是解释,姬丰反倒觉得连自己都糊涂起来。可明明在听姬信讲述的时候,条理清晰,非常具备可执行性,仿佛立刻就能做起来。
这让姬丰彻底失去了耐心,他腾的站起身,呵斥了一句“无用!”转身就离开了大帐。
在外面走了一阵,那些依旧按照老一套安营扎寨的士卒见到姬丰黑着脸出现,都表现的更拘谨了些。
姬丰最初觉得这帮人很没用,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不是士卒乃至于自己的责任。这责任必须由姬信承担。若非姬信下达了那些难以捉摸的命令,怎么会让大伙为难成这样。
可姬丰除了这么想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又过一天,姬丰前去姬信大帐。就见到王辕一副准备发作的模样。就在此时,外面进来了位王廷官员,官员宣读了周王姬发的命令,“调王辕返回镐京。”
这消息一出,姬丰登时警觉起来。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姬信就是大周王室着力培养的人。现在王辕挑战姬信,周王姬发见姬信不方便出手,就亲自下来拉偏架啦!
好你个姬信!竟然玩这般把戏!姬丰对姬信的看法登时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