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请君入瓮

三日后,城东庙会。

人潮涌动,喧嚣震天。各式各样的小摊沿着街道排开,琳琅满目的商品,香气四溢的小吃,杂耍艺人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汇成一股浓烈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

与这热闹景象格格不入的,是人群中偶尔投向某一处的、带着探究与异样的视线。

沐芷若今日穿着一身湖水绿的常服,简单素雅,仅在发间簪了一支碧玉簪,通身并无过多饰物。她带着贴身丫鬟,缓步穿行在拥挤的人流中,神色平静地看着周遭的一切,仿佛只是个寻常出来逛庙会的闺阁女子。

然而,关于沐家嫡女与李家二公子婚约的风言风语,早已在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此刻她一出现,自然引来不少关注。那些目光或好奇,或同情,或幸灾乐祸,在她身上逡巡不去。

丫鬟有些紧张,下意识地靠近沐芷若:“小姐……”

沐芷若微微侧首,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示意。这点场面,还不足以让她动容。她今日来此,本就不是为了躲避。

行至一处卖面人的摊子前,沐芷若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看着摊主灵巧的手指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像。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刻意拔高的娇呼,带着几分委屈和无助:“志远哥哥,你慢些,我、我脚崴了……”

沐芷若抬眼望去,果然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沐芷光穿着一身粉色衣裙,更衬得她肤白貌美,楚楚可怜。她正蹙着眉头,一手扶着丫鬟,一手被李志远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痛楚与柔弱。

李志远则是一脸的心疼与不耐,一边扶着沐芷光,一边高声抱怨着:“这庙会人挤人的,有什么好逛的!芷光妹妹你就是太善良,非要出来凑什么热闹,看吧,崴到脚了吧?”

他声音不小,周围不少人都听见了,纷纷侧目。

沐芷光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却足以让身边的人听清:“不怪志远哥哥,是我自己不小心……只是想着今日庙会难得,姐姐也许久未曾出门,想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遇上姐姐,陪她说说话,解解闷……”

她说着,还恰到好处地抬眼,仿佛不经意间看到了不远处的沐芷若,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带着几分怯意和担忧,轻轻拉了拉李志远的衣袖:“志远哥哥,我们还是先去那边歇歇吧……”

这番欲说还休、委曲求全的姿态,配上她那柔弱的模样,顿时引来旁人不少同情的目光。更有好事者,已经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看,那就是沐家二小姐吧?真是个好妹妹,自己脚崴了还惦记着姐姐。”

“可不是,听说沐家大小姐脾气不大好,在乡下长大,规矩也差些……”

“嘘!小声点!我听说啊,是李二公子不愿意娶那位大小姐了,觉得她配不上自己……”

“真的假的?难怪李二公子对沐二小姐这般呵护……”

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刀子,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张晓兰此刻也适时地从旁边的人群里“恰好”走了过来,一脸关切地看着沐芷光:“哎呀,光儿,怎么这么不小心?快,让娘看看!”

她一边检查着沐芷光的脚踝,一边意有所指地叹气:“你这孩子就是心善,总替别人着想,也不看看自己……”说着,她的视线若有似无地扫过沐芷若的方向,带着一丝责备和不满。

这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志远被沐芷光那声怯怯的“志远哥哥”叫得心头火起,又听到周围的议论,仿佛坐实了沐芷若的“不堪”,更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护着“受委屈”的沐芷光十分有面子。他梗着脖子,看向沐芷若,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有些人,自己没本事留住人心,只会仗着婚约身份压人,真是无趣!”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了一瞬,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沐芷若身上,等着看她如何应对这几乎是指名道姓的羞辱。

丫鬟气得脸色发白,想要上前理论,却被沐芷若抬手拦住。

沐芷若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她甚至没有看李志远,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沐芷光那只“崴到”的脚踝上。沐芷光下意识地缩了缩脚,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妹妹脚崴了?”沐芷若的声音清清冷冷,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是左脚还是右脚?看起来伤得不轻,我略通医理,不如让我替妹妹看看?”

沐芷光脸色微变,连忙摆手:“不、不必了姐姐,一点小伤,不碍事的……”

“哦?”沐芷若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妹妹这般关心姐姐,想来庙会寻我说话解闷,如今自己受了伤,姐姐岂能袖手旁观?若是耽误了诊治,落下病根可就不好了。”

她说着,竟真的抬步向沐芷光走去。

张晓兰立刻上前一步,挡在沐芷光身前,脸上堆起假笑:“大小姐有心了,不过一点小伤,就不劳烦大小姐了。我们家光儿身子娇弱,还是赶紧找个地方歇息要紧。”

李志远也皱起眉头,不耐烦地挥手:“行了行了,别在这里装好人了!芷光妹妹的伤,我自会请最好的大夫来看,用不着你假惺惺!”

“是吗?”沐芷若停下脚步,视线从沐芷光一扫而过的慌张,到张晓兰的阻拦,再到李志远的维护,最后定格在李志远身上,唇边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笑非笑,“李二公子如此紧张妹妹,看来传言说李二公子对舍妹青睐有加,并非空穴来风。”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地继续说道:“只是不知,李二公子这般维护舍妹,是出于兄长般的关爱,还是……别有他意?”

这话问得直接,甚至有些露骨。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志远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本想借机羞辱沐芷若,让她难堪退缩,却没想到她如此直接地将他和沐芷光的关系摆在了台面上,还点出了那层暧昧不清的窗户纸。

他下意识地反驳:“你胡说八道什么!我与芷光妹妹清清白白!”

“清白?”沐芷若挑眉,“那为何李二公子近日频频在外抱怨与我的婚约,甚至对令兄多有不敬之言?莫非是觉得,只要毁了与我的婚约,便能名正言顺地迎娶舍妹过门?”

她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冰珠砸落在玉盘上,清脆而刺耳。

“你……你血口喷人!”李志远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自己私下抱怨的话,竟然会被沐芷若知道,还当众说了出来。尤其是提到他对李逸尘的不敬,这要是传回李家……他不由得心虚起来。

沐芷光更是脸色煞白,紧紧咬着下唇,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姐姐……你怎么能这么说我……我只是……只是担心你……”

“担心我?”沐芷若轻轻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嘲讽,“妹妹若是真担心我,便该劝着李二公子谨言慎行,而非在他面前哭哭啼啼,说什么‘你值得更好的’之类的话,惹人误会。”

“你……你怎么知道?!”沐芷光失声惊呼,随即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捂住嘴,眼中满是惊慌失措。

这下,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也品出些不同的味道了。

原来事情并非像沐二小姐说的那样简单?

这位沐大小姐,看起来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啊!

张晓兰见状,心头暗叫不好,连忙打圆场:“大小姐,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光儿她只是……”

“我有没有误会,妹妹心里最清楚。”沐芷若打断她的话,目光重新落在沐芷光脸上,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妹妹与其在这里演戏博取同情,不如好好想想,若真因你的挑唆,毁了沐李两家的婚约,对你,对沐家,又有什么好处?”

她转过身,不再看脸色惨白的沐芷光和又气又急的李志远,目光扫过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淡:“我与李二公子的婚约,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有两家长辈做主。旁人若有异议,尽可去寻我父亲和李家老爷子理论,而非在背后嚼舌根,散布流言,或是……耍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她的话掷地有声,既点明了婚约的正统性,也暗讽了李志远和沐芷光的行为,更将压力推回给了李家。

说完,她不再停留,带着丫鬟,从容地转身离开,留下身后一片寂静和众人各异的神色。

人群自动为她分开一条道路,那些目光不再是单纯的同情或幸灾乐祸,而是多了几分敬畏和探究。

走出一段距离,丫鬟才松了口气,小声佩服道:“小姐,您刚才真是太厉害了!看那沐芷光和李志远,脸都绿了!”

沐芷若脚步未停,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刚才那番话,不过是小惩大诫,敲山震虎。

她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想在她身上打主意,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李志远和沐芷光的小动作,不足为惧。但他们背后若隐若现的人,才是她真正需要应对的。

就在这时,前方不远处的一家茶楼二楼窗口,一道清冷的视线似乎落在了她的身上。

沐芷若脚步微顿,若有所感地抬眸望去。

窗口边,一道身影临窗而立,月白色的衣衫,气质疏离。虽然隔得远,看不真切面容,但那份独特的气度,让她几乎立刻就认出了对方。

李逸尘。

他也来了庙会?是巧合,还是……特意来看戏?

那道视线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便移开了,仿佛只是随意一瞥。

沐芷若收回目光,继续前行。

看来,这盘棋局,果然越来越有趣了。

李逸尘的出现,是变数,也是棋局的一部分。他究竟是旁观者,还是早已入局?

沐芷若心中念头转动,脚步却越发沉稳。

不管他是何立场,她都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庙会的喧嚣依旧,但暗流已然汹涌。今日这场“好戏”,只是一个开始。她已经将饵抛下,接下来,就看谁会先忍不住,咬上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