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缺水泽国

今天我们就在这具有锡金和卡西族风格的小旅馆住下,转天一早吃了点当地特色的小吃,咖喱羊肉啊什么的还算可口,有一道叫贾都的小食引起了我的注意,特意问了问做法。

陈老板说道:“羊肉咖喱以羊肉为原料,加入了丁香、肉桂、洋葱、大蒜,木瓜哈尔是一种由生木瓜、豆类、芋头和其他成分制成的点心,因为经过干香蕉叶的过滤,所以这道菜带了一种清爽的风味,起源于阿萨姆邦,这像煎饼的主食叫奇拉,是米糊和扁豆混合而成。至于小五先生问的贾都,是当地的特色菜。”

二呆说道:“这煎饼没有我们天津的煎饼果子好吃,这贾都跟炒米饭似得,怎么做的?”

陈老板说道:“贾都是在梅加拉亚邦卡西族里特别受欢迎的一道菜式,它基本上是由红米和猪肉一起烹制,有时候,也会有鸡肉或鱼,具体做法是先把青辣椒、洋葱、生姜、姜黄、黑胡椒加月桂叶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猪肉片一起炒,再放红米煮熟,如果客人可以接受的话,还会加入猪血一起烹制。”

二呆点头道:“哦,血豆腐炒饭,有点毛血旺的味儿。”

吃过早餐,车队发动,没半小时我们已抵达大象瀑布。

雨季的洪流将原本秀美的叠层瀑连成一道白练,水雾腾起几十米高,在朝阳下折出七彩虹霓。

卡西族向导砍断垂挂的绞杀榕气根,旁侧的标识牌上是英国探险队1932年刻在其上的英文,云燕翻译了一下,写的是此处距乞拉朋齐十八英里。

二呆啃着带来的奇拉煎饼,他忽然指着水潭惊呼:“哥,你看那,赶象人。”我顺着他所指看去,三头亚洲象正用长鼻卷起浮木,象背上裹着棕榈蓑衣的赶象人吹着笛,铜质牌照在象耳上叮当作响。

云燕说道:“86年印度林业局给养殖的大象颁发了牌照,这也是为了遏制偷猎。”

蓝玉儿说道:“哎呦小五,这舟车劳顿的把你姐姐我弄这来干什么?就为了跟你看动物么?别在这愣着了,不是说要去什么生气枢纽,替这老头儿平事么?赶紧走啊。”

陈老板说道:“这位女士别着急,这里湿气大,时不时就下雨,需穿上雨具走山路林子才好。”

蓝玉儿问道:“齐丫头,你不是学地质的么,这里地理如何?为何常年阴雨?”

云燕说道:“梅加拉亚邦字面意思是云居处,这也和湿气重,常年有水雾相关,原是属于阿萨姆邦的一部分,70年从阿萨姆邦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新邦,乞拉朋齐更是世界雨极,地理上很有特点,是一个高原丘陵间的洼地,卡西丘陵为东西走向,长约250千米,海拔约1500米,东端与缅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和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个宽广的向南敞开的漏斗状谷地。”

二呆问道:“洼地只能解释积水吧,蓝姐问的不是下雨的事么?”

云燕说道:“根据地理学来讲,那的降水主要属于地形雨。在6月至9月的雨季时,来自印度洋的暖湿西南季风从恒河三角洲一路进入孟加拉国的低地平原,在向北前行几百公里后,受到卡西山地的阻挡,被迫在2至5公里的范围内上升至1370米的高度,气流被迫抬升,发生绝热降温,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滴,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降雨。”

我问道:“那岂不是一片泽国,需要潜水设备么?”

云燕说道:“那倒不至于,说来大家可能想不到,那里甚至会缺乏饮用水。”

这话说出来我们都挺纳闷,二呆问道:“小嫂子你没发烧吧?你竟然说这常年下雨的洼地缺水?”

云燕说道:“我说的是实话啊,地理上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的一个小山谷,但地形却很特殊,资料显示虽然六十年代那里的降雨破了纪录,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乞拉朋齐就会陷入干旱少雨的情况,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往往需要到数千米的地方去运水来保持基本的生活条件,比一般的荒漠地区还要缺水,这就要从那里独特的地形地貌分析。”

我说道:“你就别卖关子了,让你们姐俩过来就是给我当帮手,有你的地理知识和蓝姐的植物学药理学,咱这次成功的概率会很大,陈老板可是大金主,给咱一条货轮的买卖,值得咱帮他到底,再者说他是有名的爱国华侨,诶,我可不是给您戴高帽啊,咱这都是心里话。”

云燕点头道:“明白,咱就说地形,卡西丘陵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山脉,其东端刚好和缅甸西部阿拉干山、北部那加山相接,三者刚好构成了一个漏谷形状的山地,唯一的开口方向就是南部地区,正面对孟加拉湾,孟加拉湾本就属于印度洋的一部分,是世界知名的多洋流、多湿空气的地区之一,印度洋号称世界湿空气仓库,可见湿气之多,每当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向喜马拉雅山脉吹去之时,都会路过乞拉朋齐,给乞拉朋齐带去大量的湿空气,使得乞拉朋齐开始降水。当然,如果仅仅是路过的西南季风,还造不成世界雨极,偏偏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太高,西南季风吹到喜马拉雅山脉时,翻不过喜马拉雅山脉,只能下沉到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特殊的山谷地形就成了西南季风下沉的好地方,而下沉到那的西南季风又因为其三面环山的原因,使得季风出现抬升作用,上升到天空,形成雨滴,降落到乞拉朋齐,造成大量且集中的降水。”

二呆说道:“不是说缺水么,这念叨一通还是哇哇下大雨的意思。”

云燕说:“你听我说完啊,当西南季风消散,乞拉朋齐的气候恢复正常,降水量就会迅速减少,从世界雨极成为一个普通的小山城,之前的降水迅速通过陡峭地形汇入河流,形成湍急水流并最终注入布拉马普特拉河,难以截留利用,且当地的溶洞众多,地面的透水性又极好,所有没有产生大面积洪涝的现象,结合这些特殊地貌结构,由于地下溶洞密布,找不到湖泊水井来存水,还缺储水设备,所以啊,就算乞拉朋齐是大家公认的世界上下雨最多的地方,可当地人还是为用水发愁。”

二呆点头道:“确实,要不一年二十多米降水量,这地方早成水底世界了,听见了么哥,那有一堆溶洞,你要找的生气枢纽估计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