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走了

国家政策早早提出了村村通电的目标,推动电网向农村延伸,但实际落实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现有那点电根本不够用。

直到近期县火电厂又一次扩大规模,乡村通电才正式提上日程。

前天听到村里的广播通知,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写个用电申请,镇供电所就派人来牵线和装电表。

没电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有时小妹晚上守在煤油灯旁边看书,转天早上起来鼻子眼睛都是黑的,既然有这个机会,周至马上写了申请。

过了中午,周至正准备去下河洗个冷水澡,涂灰和他老子涂耀红走了进来,一个背着工具袋,一个背着一卷电线,涂辉把线放在地上,嬉笑着脸说道:“村里好多家要装电,没那么多电表,我先紧着你。”

周至对此已经见怪不怪,涂耀红混了这么多年,极尽钻营,人脉还是有的,跟赚钱沾点边的东西,他都要插上一手,又不知用什么手段,拿下了农村装电有关的差事。

“少来,装电要不少钱,村里根本没人愿意装。”

“你到底赚了多少钱?花八十五块钱眼睛都不眨一下。”村里都在传周至赚了很多钱,可一直没听到句实在话,涂辉心里十分好奇。

“别废话,快去干活。”周至拍了他背心一巴掌。

涂辉嘴里可没秘密,告诉他就等于发广播,周至还是想低调一点,外面再怎么猜终究只是传闻,自己可不能自曝。

涂辉当然什么都不会,只能在旁边递个起子、拉拉线头,涂耀红看起来倒不像是生手,动作很是熟练,每装一个线路就给涂辉解释一遍,涂辉心不在焉随口附和。

周至让他把每个房间都牵了线路,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多灯头和灯泡,以后自己加装也方便。

灯泡是一个5瓦的白炽灯,在当下线路系统的损耗下,即便是晚上也没多大亮度,白天看起来约等于没有,起初周晚晚对新鲜玩意儿充满了期待,等看到实际效果要多失望有多失望。

老式拉线开关的核心是一个弹簧驱动的机械开关,通过拉动一个绳子来控制电路通断,周至试了两下,还真不错,就是原来的手感。

涂耀红装完之后,在电表下方写了个编号——004,编号和名字在一起就方便以后缴费。

涂辉跟在爹屁股后头转,又累又无聊,和涂耀红商量道:“爹,放我跟涂辉去河里洗个冷水澡,晚点再来帮你。”

“一天到晚正事不干,我这是在教你吃饭的本领,不好好跟着学,还想玩。”涂耀红一脚就踹向他的屁股,一个硕大的鞋底就印在了涂辉屁股上。

涂辉身板扎实,一个趔趄竟没摔到,已经习惯了老爹的打骂,也不生气,“不去了,跟你走。”

垂头丧气的背上电线,和周至告了别,奔下家去了。

周至下河游了两个来回,也没多做逗留,因为今天麻已经全部运到县城卖了,等老三最后一趟回来就该给人结账了。

提前几天,周至就把八月五号停收苎麻的消息放了出去,停收价最后来到3块1,前一阵子被迫提价,让他名声大振,总收购量远远超过了预计的产量。

今天大家第一次围坐在电灯下面,周晚晚把统计好账本交给他,总共收了25000斤,由于每次收购都有小幅涨价,加上分级卖出,最后的利润高达18000块,周至做了几天甩手掌柜,看到这个数据都不免瞠目结舌。

周芒跟着二哥屁股后面卖山货也赚了500多块,这几天别提有多得瑟,可说起二哥要出门,突然就蔫儿了。

这几次都是自己放单,但没了二哥这个主心骨,就像当初第一次玩筏子没人掌舵,一下就失去了方向的控制,没有安全感。

周芒从小就没觉得二哥有多强,都没上高中,一个木匠一个铁匠,两人除了年龄上有差距,其他根本没分别,甚至自己还比他会说话,可这半个月来,二哥处处都展现出一种深邃感,让人看不清,猜不透。

“二哥,不如你别出门了,你这么厉害在家里也能赚大钱。”周晚晚蹲在周至身边,双手撑在他大腿上,泪眼汪汪瞧着他,心里满是不舍。

“别哭呀,你不是也要去京城吗?我去给你探探路,等有钱了,咱一家人都搬过去。”周至也不知道这会不会变成现实,反正先哄哄小妹。

周辰在旁边不说话,但心里暗暗担心,老二这表情不像在说大话,要是真去了,李娟可怎么办?反正到时候我不去,在家里天天都能看到李娟,哪儿都不去。

周至看一家人情绪不太高涨,也就催着一家人去睡了。

天还没亮,周至就开始收拾东西,除了钱,吃穿用度什么都没带,他打算在县城去买,自己这身装扮实在太寒颤,剩下的两叠钱全部用布条缝好,绑在肚子上,兜里放了些零钱。

昨天就招呼好了毛子,让他送自己去县城,从县城火车站转车去省城,然后再北上,火车时间是固定的,还是早点去买票。

爹妈听到动静已经起来了,跟着周至前后不断的转,周至一人来了个大熊抱,“妈,出门我没和丁静说,给她留了封信,见到了就给她。”

“臭小子,自己不处理好,静静会伤心的,到时候媳妇弄丢了,你可别后悔。”申慧云最担心的就是周至的终身大事。

可远方媳妇儿也怕弄丢啊,周至无法言明,他现在把自己绕成一团,像是解不开的结。

“妈,静静过段时间也会来京城,我到时候再给她道歉。”

周至转头看向父亲,“爹,最重要的是身体,千万别劳累。”

周世忠重重点了一下头,捏了捏他的胳膊,“好好干。”

“我有了地址会给你们寄信回来的,家里如果有事就让老三发电报,写信太慢了。”

二老跟着一路到了榆树下,看到周至上车走远了,才默默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