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过往(2)

  • 渡引使
  • 尘心9527
  • 1964字
  • 2025-04-06 15:16:30

山路变成了浑浊的小溪,裹挟着枯枝败叶冲向低洼处。堂屋的地上摆着三个搪瓷盆,水珠砸在盆底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

刘远杨在门槛上,望着漆黑的雨幕出神。烟头散落一地,雨水溅湿了他的裤脚和那双开了胶的塑料凉鞋,但他一动不动。

“杨子,出事了?”

“爸,秀秀她有外人了。”

“你说什么?”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前几天她背回来的包,她说普通包,可我知道,那包好几万。”

“今天你看见了?”

“被我抓到了。”

“你没吃亏吧。”

“没,正好我姥村的老三在酒店上班。”

“行,去离婚吧,孩子都留下。”

“爸,我也要出去了,出去打工,不然,超儿和芸儿我抚养不起来。”

“去吧,家里有我呢。”

“爸,喝点?”

“行,你去拿酒,我去炒俩鸡蛋。”

“鸡蛋就算了,就给小清跟孩子们吧,拿点花生米就行。”

雨,

仍然在不停地下。

“爸,我妈呢?怎么还不回来?”

“芸儿啊,汉堡好吃吗?”

“很好吃。爸,我问你了,我妈呢?”

“你妈妈啊,不回来了,她,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了,以后不会回来了。”

“那我想她怎么办?”

“你想她就看看照片呗。行啦,快去睡觉吧,明天我去城里,再给你带汉堡。”

“真哒?”

“当然,爸爸什么时候骗过我宝贝女儿。”

“那,爸爸晚安。”

随着女儿的一声晚安,

一滴雨溅落在刘远杨的脸上,在眼角滑落。

房间中。

“哥,你想妈妈嘛?”

“我不想,妈妈不要我们了。”

“呜呜,你说谎!”

“我没有,我听到爸爸跟爷爷说的话了,妈妈不要我们了。”

“为什么?”

“因为,你长大就知道了,你以后不要在爸爸面前找妈妈,妈妈走了,爸爸才是最伤心的。”

“嗯,我知道,就像奶奶去世的时候爷爷也很伤心是吗?”

“是,也不是,你个十岁的小屁孩不懂,你快去睡觉吧。”

“可是,我想听妈妈讲的故事。”

“那我给你讲吧。”

爷俩吃着花生米,喝着酒,存有心事的刘远杨不一会就醉了。

“哎呀,爸,哥,这不过年不过节的,你俩喝这么多酒干嘛?”

“小清,家里,以后你多照看,我出去打工了。”

“哥,发生什么事了?”

“你嫂子跟别人跑了,别跟两个孩子说,尤其是芸儿。”

“行,哥。”

“爸,你好好想想吧,村子里太穷,你好好想想,多少年了,没个婚娶的。”

“儿啊,后山的树也不是咱们一家说了算的。”

“爸,我没有别的意思,您自己好好想想吧,明天,明天我就走了。”

雨还在下,已经三天了还不见有停下的意思。

“老三,手上有没有活计。”

“杨哥?”

“老三,你哥我穷怕了,想问问你有没有挣钱的门路。”

“哥,你来,借一步说话。”

“怎么了?”

“哥,确实有个很赚钱的方法,但是会没命。”

刘远杨眼神一滞。

“说。”

“哥,从小你拿我不错,我告诉你,我们酒店,来的人千奇百怪,有一次我收拾房间,发现了客人丢下的一包东西。”

“这东西你别碰,我也不会碰。”

“哥,我看你还是没被逼上绝路。等着孩子们结婚上学你拿不出钱来的时候,你可别怪兄弟我。”

“你有渠道弄到?”

“有。”

“我倒是有个想法,先试试,成不成再说。”

两年后。

“爸,你只要把全村人说动,明天我把剥皮机,切片机等等都弄好了,我们一块制作毛笔杆和卷轴,在蒙阴,一定会有大商机。”

“行,我去做思想工作。”

“行,您有几个月的时间,我想为村自己盖一个祠堂,大祠堂。这不是您一直的心愿吗?”

“杨子,你说实话,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我赚的呗,难不成我偷的?”

突然,刘远杨太阳穴突突地跳着。手指不自觉地开始搓动,像是要擦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他喉咙发干,抓起水杯灌了几口,却仍觉得渴,仿佛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在烧。脑子里不断闪过那种飘飘然的快感,越想越烦躁,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爸,我去忙了。”

“你不舒服?”

“没有,爸,应该是太累了,我去睡一觉。”

“行,你去吧。”

刘远杨快速的来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了锡纸,放上“面粉”。

随着雾气进入鼻腔,他的眉毛也不断伸展。

接下来几个月,刘远杨在自己村子东头选了一片巨大的空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选的施工队只有晚上干活。

就这样,一个豪华的但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祠堂屹立在了村子的东头。

祠堂的剪彩仪式上,刘远杨站在高台上,大声喊道:“乡亲们,我,远杨,这几年贩卖笔杆子,卷轴子赚了点钱,赚钱不能自己赚,咱们村子里这几年过的什么日子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今天我想邀请大家跟我一块赚钱,后山有一山的木头,正适合做笔杆子和卷轴子,我是这样想的,我准备弄几台机器,我们村自己做笔杆子和卷轴子,一块赚钱。”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伐木,做工在村子里展开。

几个月后。

“你好姑娘,你们村子招工吗?”

“哦,暂时不招工。”

“哦,我觉得,我们村子的笔杆和卷轴上应该可以做一些加工,这样,可能会卖出更好的价格。”

“哦?”

“就是在产品上做些雕刻啊什么的。”

“哦,我也不懂,你了你跟我哥商量,我哥负责着村子里的产品的买卖。”

“哦,那能引荐我认识一下吗?”

“哦,他出去送货去了,您可能要等他一会。”

“行,姑娘,我叫孙华年,未请教大名。”

“哦,我叫刘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