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山县前往奉节,路途遥远,约有三百余里。
李来亨带了亲信与郝摇旗一道乘船朔江而上,沿着长江西行,先与大昌的袁宗第、大宁的贺珍、巴东的刘体纯汇合,再一起去奉节。
忠贞营的将士们虽说都是当年的老闯营军将,但毕竟已经在川鄂交界地带作战了十余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山川地貌。
和北方干旱的黄土高原不同,这里的河流纵横,所以走水路要比走陆路便捷的多。
不过受限于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夔东十三家并没有办法建造大的战船,只能够勉强扎一些竹筏供将士们搭乘。
不过这倒也不影响什么,反而会让将士们变得更加的灵活。
因为大的战船目标过于明显,而竹筏的目标就要小的多了。
虽说夔东地区是忠贞营在控制,但也会有一些清军探子渗透至此打探军情。
在李来亨看来,还是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乘着竹筏朔江而上,李来亨望着两岸的美景忽生感慨。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与其他的夔东十三家将领不同,李来亨是一个很喜欢舞文弄墨的武将。
这一点在整个忠贞营之中都要属于分外特别的了。
所以当李来亨吟出这首诗的时候,郝摇旗并没有过于的惊讶,只是挠头道:“小老虎,你作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李来亨愕然,随即放声大笑:“郝叔叔,这可不是我作的诗,而是杜子美的佳作。”
“杜子美?杜甫?”
“然也。”
看着惊诧不已的郝摇旗,李来亨解释道:“这首诗叫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此时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欣喜若狂,脱口吟诵出这首诗。只不过杜甫是沿着长江而下,我们是朔江而上。”
李来亨知道很多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词,但是脱口而出的是这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大概是因为这首诗最能够表达李来亨的期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史之乱和清军入关南下非常的类似。
安禄山和史思明本就是大唐皇帝委任的节度使,而努尔哈赤本也是万历皇帝委任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可这些狼子野心的家伙最终竟都反叛了朝廷,发动了屠戮中原的战争,使得神州大地陷入到了一种水深火热的境地。
不同的是,用了八年时间,大唐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而南明朝廷在历史上并未能够力挽狂澜。
眼下给了李来亨再来一次的机会,那么他能够改变这个结局吗?
“嘿嘿,我这粗人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也能够明白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欣喜情绪。只希望将来我们北上伐清,能够光复中原。不管是谁做皇帝,这天下总归是该归属于汉人,关他们女真鞑子什么事。”
郝摇旗攥紧拳头,一字一顿的说道。
...
...
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李来亨与郝摇旗的竹筏抵达巴东、大昌、大宁等地后,发现袁宗第、刘体纯等人已经先一步前往奉节了。
李来亨便下令稍作停留,做一番补给后即刻前往奉节。
奉节乃是文督师的驻地,也是夔州府的府治所在地,远比大昌、大宁、巴东、兴山、房县等地繁华。
这并不是李来亨等人第一次来到奉节,可等到他们进入奉节城中的时候还是被城中繁华的景象所震撼。
可以说,文安之处理内政后勤确实有一手,这方面确实和诸葛孔明有很大的相像。
抛开三国演义的神话加成,其实诸葛亮更强大的能力恰恰体现在处理后勤内政方面。
文安之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确实是殊为不易的。
尤其是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要想保持出淤泥而不染,必须要时刻恪守本心才行。
文安之既然说有要事找众人商议,李来亨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的。
此时此刻,他一马当先的走在最前面,朝督师府的方向而去。
督师府位于奉节城的正中偏北的位置,与奉节知府的府衙毗邻。
李来亨与郝摇旗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督师府前,自有标营亲兵上前相迎。
“二位将军快快请进,文督师就等你们了。”
李来亨微微颔首,随即拔步朝前走去。郝摇旗大大咧咧的跟在后面,似乎并不为他们最后到达而感到有何不妥。
督师府是一座三进的宅院,第一进设有前厅、为督师会客待客的地方。
但是亲兵一路将李来亨和郝摇旗引到后院,也就是二进院的地方。
这里照理说是文安之休息起居的地方,一般人难以轻易进入。
可这次文安之将议事地点选择在了这里,恰恰说明这件事事关重大。
文安之要确保消息不会有任何走漏的风险。
“二位将军,就是这里了。”
亲兵将二人带到后躬身礼道。
李来亨抬头瞧了瞧,见匾额上书清风堂三个大字,不由得怅然感慨。
文安之当真是配得上清风堂这三个字。
更可敬的是文安之不仅能够做到两袖清风,还能够为了大明江山鞠躬尽瘁。
如此人臣,怎能够不令人佩服?
“多谢了。”
李来亨点了点头,随即一振袍服,阔步向前走去。
一进清风堂,便是一面花鸟屏风。
绕过花鸟屏风,李来亨当先就看到了坐在上首的文安之。
只见文安之穿着一身绯红色常服,头戴四方平定巾,端坐于黄花梨南官帽椅上,举止儒雅。
如果李来亨没有记错的话,文安之是万历二十年生人,如今已是六十有二的花甲之年,可除却鬓角的斑白发丝,却看不出他有任何衰老的迹象。
适逢多事之秋,文安之亦为大明朝廷夙夜忧叹,殚精竭虑,却能够保有如此状态,着实让人觉得佩服。
“末将三原侯李来亨拜见文督师。”
李来亨此刻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步,冲着上首的文安之长揖行礼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