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打造成功的特色小镇
- 杨文海 刘明海主编
- 2471字
- 2025-04-11 05:52:49
第四节 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
由浙江省兴起的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入了快速轨道,特色小镇俨然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创新改革试验区、新型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动力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抓手。未来特色小镇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无限。
一、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我国自2016年实施特色小镇、“千企千镇”工程和“双十双百”工程建设以来,中央多个部委和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特色小镇作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各地几乎都已出台相应的特色小镇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国上下积极开展培育特色小镇的探索尝试,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
整体来看,虽然大部分地区培育创建特色小镇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各方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高涨,特色小镇在全国发展势头迅猛,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面对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打造热潮,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政府为迎合中央政策,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一哄而上地参与建设各种特色小镇。结果导致小镇遍地开花、盲目发展,忽略了特色小镇建设质量,陷入“千镇一面”“房地产化”的尴尬局面,从而在后期发展中可能会出现致命性问题。
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势必迎来战略性的调整,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特色小镇建设要以发展产业为主线,在“特”字上做文章。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更应适应国内小镇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根据当地区域特色的人文、区位、产业优势,顺势而为进行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快速发展向持续健康发展转变。
二、人口、产业迅速向城郊重镇聚集,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
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化发展的新突破口,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出台,政策资金向欠发达区域的倾斜力度逐渐加大,加上国家、大型城市的功能及产业对外转移,人口逆城市化流动趋势的出现,人们开始更倾向于生活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小城镇中。
特色小镇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不仅疏解了大城市功能,还能快速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人口就业构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乡镇的企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农民开始向工人转型或是兼顾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角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从区位范围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分担了一部分城市的居住和休闲功能,减轻了中心城市的压力,有利于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人口就业、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从当地社会来看,有利于加快农村乡镇产业的发展聚集,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的完善。
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不论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特色小镇将是市县区域经济增长的主战场。
三、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规模虽大,但实力不强。一二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结构发展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领域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产业链附加值低下、用工密集、高端产品供给体系严重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浙江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理念后,浙江省内的大批传统小镇、产业园区发展焕发出新活力,取得了瞩目成就,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优秀范例。
以余杭艺尚小镇的产业转型为例:小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新城,历史上就是闻名在外的“丝绸之府”,被称为中国布艺名城。该地区一直是风行国内市场的“杭派女装”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随着市场低迷、成本上升、线上平台冲击等的影响,传统服装行业面对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巨大压力。“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以“特色小镇”为抓手,重点发展时尚产业,地处临平新城的艺尚小镇应运而生。正在建设的艺尚小镇,以区域特色产业即时尚服装产业为切入点,依托电子商务开拓销售渠道、智能化设计生产、品牌化管理运营,以“时尚+”的模式实现多方的共融互通。2017年,艺尚小镇预计可以累计完成固定投资50亿元、建筑体量100万平方米、引进千万级营业收入客商120家、新增税收3.5亿元,保守估计将引进电商600家、导入创业型人口3万左右。
没有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不可持续,特色小镇只有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主导产业突出“特而强”才能避免昙花一现。通过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多产业融合化发展,既避免了全国其他地区特色小镇产业的同质化,又能集中各方力量打造优质高端、竞争力强的产品,同时还能带动当地旅游、文化、居民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有人气、有活力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四、特色小镇“智慧化”升级
特色小镇智慧化升级是一种可预见的趋势。“互联网+”模式为资源短缺的特色小城镇解除了多方面的限制。使城镇融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信息是创新互联网时代下发展的新业态。特色小镇的建设要顺应历史趋势,以信息化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探索发展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更大范围内统筹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农业、加工、销售、贸易、售后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把小城镇打造得更特、更精、更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进行改造或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智能技术改变特色小镇的运行模式。通过把智能技术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营销功能等运用于小镇的开发运营当中,如行业监管、数据采集、市场分析、在线预订、网络查询、电子导航、在线销售、客源分析、跟踪服务、宣传营销等领域。
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其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促进多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小镇应以市场为导向,把散落各处的产业碎片重新整合,丰富产品形态,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前后端拉伸产品链条,增加盈利环节,打造成满足市场需要、满足顾客需要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