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一本书,我对其中的一段话挺有感悟的。
“咱们福州有两道很有名的美食。一个是鸡汤汆海蚌,新鲜的海蚌浇上鸡汤以后,要马上就吃,否则就老了,不好吃了。一个是佛跳墙,这道菜要小火慢炖几个小时,不能急着吃。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要根据它的规律来,有些时候我们只能打基础,急不得;有些时候我们就要争分夺秒,慢不得。”
这主要是说明如何处理当时棚户区改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觉得,这“急不得,慢不得”的说法是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不但是对不同的事要分得清“急不得、慢不得”,就是同一件事也要明辨“急不得、慢不得”。
比如:
我们在起点上连载小说。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在一开始连载时就集聚起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而是需要我们成年累月连载不断更慢慢用内容吸引过来的,这是急不得的事情,一急,就容易心浮气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是在那里白日做梦,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写出大神级的作品,却迟迟不见咬笔头、敲键子,那就是痴人说梦,这是慢不得的事情,一慢,就永远是踟蹰不前、错失良机。
我们读书学习亦是如此。在从小到大的学校读书生涯中,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即便是刻苦念书也不过是因为学生的职责所在,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工作几年后,我却不知所以地爱上了读书。
根据微信读书App《2021读书报告》显示,2021年里,我在微信读书上一共阅读了888个小时,读过129本书,读完了127本书,留下17731条笔记、138条书评。不得不说,我对自己这一份读书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甚至有一点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是,如果当时的我没有明辨读书“急不得、慢不得”的道理,恐怕就会陷入对以前为什么没有“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的决心而伤春悲秋的漩涡,认为顿悟得太晚,从而放弃继续读书;或者希冀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胡乱看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那也是无所助益的。结果要么就是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年华,要么就是在瞎忙活中错失良机,也就不会有上面所列的成绩单了。
“我们做很多事情,要根据它的规律来,有些时候我们只能打基础,急不得;有些时候我们就要争分夺秒,慢不得。”
对于写作者来说,每天不间断地写就是打基础的事情,急不得;现在就开始写就是要争分夺秒的事情,慢不得。
对于学生来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打基础的事情,急不得;“今日事,今日毕”就是要争分夺秒的事情,慢不得。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把我国建成美丽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需要打基础的事情,急不得;察民情、解民忧就是要争分夺秒的事情,慢不得。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远大志向的实现是需要打好基础的事情,急不得;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就是要争分夺秒的事情,慢不得。
…………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急不得、慢不得”的事情不尽相同。尽管我在很多事情上总是处理不好“急不得”与“慢不得”的关系,但是我仍然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分清那些“急不得”的事情,固守“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之心,打好基础,为未来的成长铺平道路;明辨那些“慢不得”的事情,抱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2022年1月2日,星期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