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文(第十卷)
更新时间:2025-04-28 19:27:05 最新章节: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书籍简介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书评”等栏目,以求多形式、多层面地反映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祝晓风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城市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以当代河南文学为研究视点,通观其城市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重回文学现场,在解读文本、考释史实的基础上,本书剖析其间的地域属性、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城与人的发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学不仅触及了城市文学的普遍性问题,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经验,包括历史积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与气韵、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心灵状态。而通过挖掘文学与历史经验所寻文学17.6万字
- 会员本书在明治时期汉学发展变化考察的基础上,对明治诗话与汉诗中的“中国韵味”和“日本特色”进行整体观照,挖掘明治汉诗文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结合明治时期的时代风潮,剖析日本文人汉诗文创作时的文化心态和创作风格。主要内容包括明治汉诗文坛的发展阶段,中日文人之间的汉诗文交流,明治诗话的内容、特征与成因,以及明治时期不同阶段汉诗文的不同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而揭示明治诗话和汉诗文在明治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文学24.3万字
- 会员《中美比较文学学刊》为中美比较文学界同仁共同创办和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为主体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国和全美国范围内选择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中方和美方两个编委会,分别受理和负责审阅中美学者的来稿。《中美比较文学学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较文学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范围内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问题,拓展文学批评空间,研究学术焦点问题。以期实现中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平等、直文学5.9万字
- 会员本书运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种政治集团和文化力量对“鲁迅形象”的不同选择、阐释和评判,明确提出“上海鲁迅”的重要概念,深度发掘其背后所潜藏的话语冲突,具体呈现鲁迅形象建构与30年代中国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史范畴延伸到了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等领域,极大地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深广度,有助于双向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互文视野中将研究论题不断引向深入。文学24.8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收集本人自高校任教以来几十年来的论文27篇,其中既有已经发表的论文,也有一直放在箱底待发的论文,还有两篇在研究过程中翻泽的泽作。这些论文成文时间跨度虽然有几十年,但都是围绕着西方文学和海外文学两大主题进行,而其中的重点在西方文学研究。两方文学研究主要包括两方古代文学三篇,启蒙主义文学三篇,浪漫主义文学五篇,现代主义文学七篇,它反映出作者关注的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翻译部分四篇,体现出文学22.9万字
- 会员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文学20.6万字
- 会员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文学34.1万字
- 会员本部专著通过研究20世纪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的五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玛雅·安吉洛、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和格洛丽亚·内勒及其作品,追溯并梳理了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传统。通过对黑人英语、黑人音乐、黑人口述传统、黑人民俗文化和黑人宗教五个方面的研究为读者呈现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基本创作模式,揭示非裔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机制和审美机制之间的联系,为其他族裔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文学23.8万字
- 会员文学经典包罗万象、洞幽烛微,却坚持给人留存希望、带来人性的温暖、品察生命的本真。本书从女性主义视域出发,精选19世纪以来的若干中外文学经典详加分析,基于换位思考和回归常识的立场,以“美学的、历史的”尺度重新诠释这些经典名作。女性的天空,曾经是低的;仰望天空的女人,始终向往着自由飞翔。关注、体察女性作为人类群体的“另一半”的现实困境与精抻需求,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程度切实提高的标志。文学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