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地方书写
更新时间:2025-04-28 18:38:2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以21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地方”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剖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城市、乡村、边地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新世纪长篇小说地方书写的特质,并指出这一书写中作家在题材选择、主题呈现、审美追求、艺术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文学新特点。在对研究对象整体观照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新世纪长篇小说地方书写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小红
- 会员本书以新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西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历史祛魅、乡土怀旧和诗性建构三个角度入手,梳理并探究新世纪以来西部长篇小说在创作资源、主题表现、创作技巧、文体形式、叙事结构、语言类型、精神气质和美感神韵等方面具有的表现形态与发展趋向,这些方面共同建构着西部独有的文学图景。在对西部长篇小说创作给予整体观照的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揭示新世纪以来西部长篇小说文学理论19.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莫言长篇小说与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了莫言长篇小说与中外文学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颇为客观、平实、全面而又精准地揭示了莫言长篇小说对中外文学的继承与超越以及莫言长篇小说的独特价值,不失为一部莫言研究及读者阋读和理解莫言长篇小说的参考书。文学32.7万字
- 会员本书将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视作一个整体,分上、中、下三编,对其研究的“历史化”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上编“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主要考察当代文学历史化“是什么”,对其“三元一体”(即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进行盘整,然后在时空拓展的视域下对有关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作了阐释。中编“历史化的主要路径与研究方法”,分析“怎样历史化”,包括述学范式、经典文学47.2万字
- 会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社会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研究思维的盛行,当代中国文学批评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本书主要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从政治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切入,系统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分天下”的局面;文学批评类型中,“自发的批评”以“自媒体批评”的形式正勃然兴起,“文学18.8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对在华俄侨作家创作中的“中国韵味”和“中国色彩”做出整体考察,揭示“在华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这一文学现象所展现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认识在华俄侨文学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彩的时代风貌。全书重点剖析了俄侨作家复杂的文化心态,从中国自然与民俗、中国城市、中国人三个层面分析了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的具体表现,探讨了俄侨作家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最终认识到:在华俄侨作家的中国书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19.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为研究生而写的文学理论教材,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抓住学界有争议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如文学可否定义、文学如何发生、文学有没有“进步”(可否用“进步”来衡量文学史的过程)、文学会不会消亡、文学是否需要“创造”、文学怎样存在、中西文论异同何在、怎样改造我们的批评,等等,进行大胆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初衷在于引起学界的思考和讨论。作者主张力戒陈言,说自己的话,不人云亦云,写出不同于以往著作的文学20.8万字
- 会员本书以新世纪以来粵东地区的小说和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对区域性现象的整体论述,又有对陈继平、林渊液、陈崇正、林培源、吴纯、陈润庭等小说家和游子衿、黄昏、阮雪芳、陆燕姜、辛倩儿等诗人的个案分析。微观见证近年粤东叙事和抒情两个领域的精神潮汐。文学22.9万字
- 会员本书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观点,分析了中西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发展特征、精神内涵及其内容和主张方面的不同。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在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认为,生文学15.5万字
- 会员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城市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以当代河南文学为研究视点,通观其城市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重回文学现场,在解读文本、考释史实的基础上,本书剖析其间的地域属性、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城与人的发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学不仅触及了城市文学的普遍性问题,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经验,包括历史积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与气韵、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心灵状态。而通过挖掘文学与历史经验所寻文学1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