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研究在中国的历史嬗变及其效应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美国小说研究在中国的历史嬗变及其效应研究

任虎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41.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21:04:39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基于国内外美国小说研究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文学接受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参照,通过细读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美国小说研究论文和重要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小说研究论著及相关研究学术论文与论著,深入研究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1901-1978年、1979-1999年、2000-2015年)中国美国小说研究的热点、角度、方法和总体走向,从整体角度历时性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美国小说研究在百年进程中从意识形态批评逐步走向非意识形态批评和多元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嬗变及其文化和文学效应,总结了百年中国美国小说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展望了未来中国美国小说研究的发展趋势。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立足于“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尝试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其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对一些重要问题和方法,加以专题研究,如:以一组发掘整理和应用现代文学史料的文章,指出现代文学史料搜集、整理及全集和选本编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鉴于中国文学史编写中存在诸多史料错讹,以几部影响大、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又以近年出版的两部
    付祥喜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为核心,旨在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小说文本置于与佛教文化关系的发展脉络中,考察佛教故事原型、基本观念、话语表达方式对故事本体的塑形及小说精神内涵的生发;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体例、时间及空间结构的创设意义;对特定意象、意境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生成与开掘等。通过将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放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中梳理,突破了前人指证性的研究和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深化和
    褚云侠文学20.3万字
  • 会员
    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一生致力于小说创作的革新,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还撰述了她所处时代的战争、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现象以及大英帝国衰落等历史事件。伍尔夫的现代主义作品貌似脱离历史背景,但实际上却根植于现代性的历史真实之中,而且还是叙述历史的有效手段。本专著全面研究伍尔夫的日记、自传、书信、演讲稿、文学评论和有关伍尔夫的传记、笔记、档案资料和手稿等历
    朱海峰文学8.3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系统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6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发展情况。书稿按“史”的顺序,提炼出“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深化、困境与复兴的线索,深入分析了“文艺批评与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方法论在文学领域的历险”“文学是人学”等具有标识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并做出客观评价。
    高建平等文学20.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近代桐城文派的学术论著。文章从现代性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对近代桐城文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依据地域将近代文派分为主要支派:岭西派、上元派、湘乡派、莲池派、新城派、武夷派、后桐城派,对这一流派的发展源流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探讨,并以桐城文派为个案展现了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嬗变的趋势。著作确立了近代桐城文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重新认识桐城派及近现代文学之演进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是近
    萧晓阳文学22.2万字
  • 会员
    “革命”贯穿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进程,对新诗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影响极大。“革命”既是新诗研究的参照物也是研究的对象,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多处于传统革命观念的笼罩之下而缺乏超越性,缺少关于新诗革命话语复杂性、丰富性的研究。“革命”之于新诗的意义,一是作为新诗外部处境的革命,二是作为新诗写作核心语汇、表达现代汉诗之普遍性追求的革命,三是作为新诗特征后果的革命。革命话语包括以革命为核心词的一套相关语汇
    魏天真 魏天无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选取明清时期重点读者对柳宗元的接受现象的综合研究,深化对柳宗元思想及其诗文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明清时期柳宗元接受现象研究中,除了读者对柳宗元及其诗文的阐述评价外,还更多探究柳宗元的思想、人品、生活经历、诗文理论和创作成就对明清时期重要读者的多方位影响。本书有助于柳宗元的传播接受研究系统更为完整;有利于传播接受理论在柳宗元研究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开展柳宗元的综合研究。
    周玉华文学20.5万字
  • 会员
    罗马人认为讽刺诗是他们自己的创造,这种诗体迄至德莱顿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德莱顿既有讽刺诗创作,也对讽刺诗,尤其是罗马讽刺诗进行过全面而深入的批评。讽刺诗《押沙龙与阿齐托菲尔》确立了德莱顿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声,而《关于讽刺诗的起源与发展》是对于讽刺诗最为自觉和完备的诗学之作。本书以德莱顿的该篇批评为起点,结合他的讽刺诗和其他诗学作品,从考溯“讽刺”的起源开始,分别讨论了德莱顿对于讽刺的恰当方式、
    李树春文学21.6万字
  • 会员
    一般认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始于乾隆年间姚鼐对“桐城文统”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历史如何?作者认为,从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书等拔贡入国子监开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这二十多年间,文坛上曾有一个以戴名世、方苞为核心的江南士人团体。相近的籍贯、趋同的志向、重叠的经历、深厚的交谊,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作家群体。全书从时代背景、文体论、作家论三个层面,对
    师雅惠文学3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