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创作心理学在线阅读
会员

诗创作心理学

谭阳刚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6.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18:28:58 最新章节:云深不知处(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诗人创作过程的基本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诗创作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诗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诗创作心理学隶属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是现代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去揭示、探讨诗人在诗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之规律。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谭阳刚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和文学土壤,从多个方面入手考察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批评与实践经验,既有纵向的史的线索,也有横向的中西文论对比研讨,还包括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全书试以宏观视野分析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其影响。
    卢絮文学21.3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文论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本没有西方学科概念的“文学理论”,但却有“诗学”概念,这是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随着文学的发展逐渐产生并完善的。本书采用“范畴”的研究方法,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提炼出“诗言志”“赋比兴”“感物”等范畴并加以论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包括作品论、创作论、作家论、批评论、鉴赏论等内容,简洁明晰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本质特征、文学创作、作家、批评、鉴赏
    胡经之 李健文学9.5万字
  • 会员
    作者多年从事布尔迪厄的研究与翻译。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分析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布尔迪厄觉得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才能建立一种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本书对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
    刘晖文学36.8万字
  • 会员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置于其中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强烈的现代化诉求,突出表现为对“诗本体”的热切关注和积极构建。本书以“诗本体”的探求作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的阐释起点,围绕诗歌本质、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核心命题,在象征主义诗学不断提升的本体自觉中,阐释其饱满的诗学内涵,考察其在诗歌写作、诗歌批评、诗歌论争等维度的生存镜像,揭示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的复杂情
    柴华文学22.8万字
  • 会员
    莫怀戚是一个具有“文化地标”属性的优秀小说家、一个对于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从事自由意义上的写作,使他和他的小说成为了重庆乃至西部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独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
    张育仁文学28.7万字
  • 会员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乡村的巨大震荡,乡村变革随即面临一系列难题,而中国的脊梁人物——乡村建设的先贤梁漱溟、费孝通和卢作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自觉地投身这一历史巨变的过程。他们带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总论题,积极地探索中国乡村的出路。在这一脉络中,赵树理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位置。本书要讨论的是,虽然赵树理的声名主要来自他的文学成就,但作为中国乡村问题持久的关注者、参与者,其同样具
    高明文学13.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为主题,展开“十七年”(1949—1966)文学的城市表述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考察“社会主义文学”与“城市”这个资本主义“场域”之间冲突、顺应、分野的意识形态聚合过程,进而探求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表述。尽管在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内在焦虑,却是从中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遗产和教训的绝佳视角。
    徐刚文学17.2万字
  • 会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1931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被广泛传诵。“百草园”作为鲁迅回忆空间的专有名词,具有不可移动的经典地位。本书将“百草园”由现代中国人童年的精神“乐园”,还原为一个包含了家族史、阅读史、文学史等多重意蕴的历史空间。“百草园”的诞生是周氏兄弟诗文对话的产物,二人围绕“园”展开的系列写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百草园”也由绍兴周家新台门的后园,升华为一个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学起点意义的文学
    丁文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实证考察读者分布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网络文学读者和网络文学粉丝,进而理解他们的“三观”与阅读兴趣构建。然后,以“入场”姿态解析网络媒介对阅读方式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文学阅读的独特性。而对读者们的书评话语,则抓住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不仅体现读者的欣赏取向和审美心理机制,也深入分析网络文学的接受与传播,进而在理解读者批评的基本价值指归基础上构建网络文学读者批评理论,以期从接受之维推进对网络文学的
    周兴杰文学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