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在线阅读
会员

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岳南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3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1-13 14:51:49 最新章节:跋 文字的品相——浅说岳南《那时的先生》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历史纪实文学大家岳南系列发轫之作,2024年修订新版。再现抗战岁月,大师群体,沉默而光荣的历程!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于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作品还着重对“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冲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寻,对其中的人事纠葛、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对多年前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读来令人忆往感怀、嗟叹不已。
品牌:博集天卷
上架时间:2024-10-01 00:00:00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博集天卷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岳南
主页

最新上架

  • 2017年,孙晓迪怀着对独立书店的美好想象,在沈阳创办了离河书店。开了没两个月,她就发现一切都跟她想的不一样。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挣不到钱。在这本书里,孙晓迪毫不遮掩地讲述了开书店这件事带给她的痛苦与愤怒。她痛骂跟书店抢资源的电商平台,嘲讽走进书店的各种奇葩顾客,也劝说过很多想开书店的人,让他们离书店远一点。不开书店的人不会知道:书店并不是美好无垢的桃花源,只是一桩尘世中的凡俗生意
    孙晓迪文学8.9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湖州市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百叶龙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等,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地方老百姓对这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以及社会各界为了保存、发扬这项珍贵艺术付出的极大努力,也展望了这项技艺在未来的全面复兴,百叶龙必将走出地方,发挥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百叶龙再度焕发魅力的故事,给如何保护、发展地方艺术带来有益的启迪。
    田家村文学15.6万字
  •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
    (英)斯蒂芬·韦斯塔比文学17.6万字
  • 会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国乡村振兴之路上从不缺少动人动容的瞬间:基层干部带领老乡们摆脱贫困、致富增收,新媒体背景下新农人奋斗昂扬的精神面貌,有理想、有魄力的城市青年扎根农村并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等,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就蕴藏在这每一个“小故事”中,体现在每一位奋斗者的身上。书中选取3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多
    央广网编著文学11万字
  • 《海上花木兰》是一部多维角度讲述辽宁省“时代楷模”长海县海洋岛镇民兵集体“三八女炮班”戍边守岛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三八女炮班”组建63年来,14代女民兵秉持为国戍疆、保卫和平的坚定信念,扎根祖国海防前哨,代代接力守护海岛,被誉为“海上花木兰”,成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楷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局势下和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她们的事迹显然具有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强大
    刘国强文学17万字
  • 会员
    以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行走江湖的故事!《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近二十年持续跟拍记录!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记者马宏杰深入新野耍猴人群体,跟随他们扒火车、露宿街头,记录他们日常遭遇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流转变化。耍猴人的故事如同中国社会的一个切面,他们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马宏杰用持续二十年的记录为我们作证,就在不久之前,有人曾如此生活。在作
    马宏杰文学12.2万字
  • 会员
    12个厌学孩子的真实案例,20万字采访实录呈现隐秘的少年心声!作者陈瑜深耕青少年心理十余年:曾就青少年心理问题被央视少儿等多家权威媒体采访。他发现厌学情绪正在学生群体中急速蔓延,不断升级,逐步转化为行动,即拒绝上学。陈瑜老师敲开孩子的心门,倾听孩子家长和厌学搏斗的成长故事。“我又受到校园霸凌了,甚至连学校都不敢去……”“我让父母去看精神科,最后却是我被抓进了‘改造机构’……”“从刷手机至凌晨3点,
    陈瑜文学11.3万字
  • 《永不褪色的人生》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建设风采的纪实文学。全书由28篇文章组成,以细腻、纪实的笔触描写了身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乡村的退役军人如何深入一线,以忠诚、勇敢、坚韧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永不褪色的人生》编委会编著文学8.8万字
  • 会员
    “央企楷模”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当中有研发和试水前沿科技的优秀创新团队,有国家工程的科技领才,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国能工巧匠,有履行国家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模范人物;在中央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完成重大项目以及履行社会责任中,他们信仰坚定、忠于职守,砥励、勇于担当,弘扬正气、乐于奉献,以自己的模范实践、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赢得了社会和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宣传部编文学32.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是吴羹梅个人经历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新旧不同时代历史的见证。吴羹梅同志青年时期追求进步,后来立志实业救国,创办中国第一家铅笔工厂,期间历经艰难曲折,终于找到光明的道路,把自己一生的抱负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对国家与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纪实文学11.2万字
  • 会员
    正午故事,一期一主题。本期主题是视觉特刊。记录了镜头下的人生百态。主要收录了《西海固的慢》《戈壁滩上的核二代》《我的湄公河》《无法抵达的重庆》《十三个摄影师的旅途瞬间》共5篇视觉报道,呈现了无数摄影师定格人与事物的难忘瞬间。前4篇文章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消失岁月的痕迹,慨叹故乡的慢!发现当年热闹的生活区已荡然无存;以及惋惜荡然无存的历史建筑。《十三个摄影师的旅途瞬间》则记忆了摄影艺术和旅途的关系,
    正午纪实文学1.3万字
  • 会员
    本书真实表现了十七年前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在祖国西部大开发中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义海人”靠着“缺氧不缺志气,敢与高原比高低”的英雄气概,“扎根海西,回报青海”,在戈壁荒漠深处竖起第一面党旗,义海能源从最初一个年产不足八万吨的小煤矿,发展成年产能六百万吨,实现产值二百亿元,累计上缴税收一百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义海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施一系列大型公益项目,捐款总数
    张晓林纪实文学20.2万字
  • 会员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杭等几个一线城市,数百万的年轻人在互联网行业里奋斗着、打拼着。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二旗,是中国互联网各大公司的聚集地,百度、新浪、网易、腾讯(北京)、小米等一线公司都坐落于此,这里号称“中国硅谷”,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作为一位长期在西二旗工作的程序员,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细致的互联网行业生存手册。
    景岁纪实文学5.5万字
  • 会员
    《让庐日记:1941—1945》是杨静远女士1941—1945年间的日记选编,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战区的一角——四川乐山武汉大学这所偏安大后方的最高学府里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纷纭杂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势。《让庐日记》的主人公以一个女大学生热切敏感的心,不但对各色人物进行观察、描绘、分析和评说,而且也如实记录了战时艰苦条件下青年学子的思想变化和文化生活,对乐山当地风景和民俗的描绘更使得这部作
    杨静远纪实文学21.1万字
  • 会员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随之,英、法、美租界相继辟设,来沪的外侨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以游记、演讲、回忆录、日记等形式,以他们的视角,记录了其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感,记述了他们所经历的事件。这些记录而成的英文文献讲述了开埠初期的租界、外侨社会状况以及外侨的家庭生活等,内容翔实可靠、幽默诙谐,且极具史料价值。看外侨眼中的上海,听他们讲述上海开埠早期的故事,领悟上海开埠早期的外国
    (美)朗格纪实文学1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