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译文纪实)在线阅读
会员

过劳死: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译文纪实)

(日)牧内昇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11.9万字

更新时间:2023-09-19 11:38:3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超时加班、职场霸凌、精神抑郁……“逃避”并不可耻人生只有一次!“过劳死”一词发源于日语,最早从1980年代开始就广为流传。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但今天的日本依然有很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夺去性命。工作太辛苦的话可以休假,也可以辞职。刚开始工作身心状态良好的时候,你是可以看到这些选项的。然而,做出决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失去收入来源、不想让父母担心、没找到下一份工作,各种各样的理由会让你忍气吞声地干下去,于是过劳,视野越来越狭窄,不知不觉就窄到让人忘记了还有继续工作以外的选项。结果,没办法逃离现在的生活,会被“死了就舒坦了”这样的想法困住,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本书是作者在《朝日新闻》刊登的过劳死案例特集的基础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1个案例,深度采访了这11个丧亲家庭,揭露了日本职场过劳死问题的真实情况。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究竟带着怎样的心情在卖力干活?他们最后是如何苦苦挣扎的呢?被抛下的家人又会在怎样的阴影中度过余生呢?为何现在社会的过劳死、猝死现象越来越多?作者从医疗、法律概念、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案例讲述和现象分析,为世人贡献了这本还原痛心真相的纪实文学。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梅新枝
上架时间:2023-06-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是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自传,叙述的时间跨度从少年一直到其暮年,每一部分都精彩。奥利弗·萨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临床医学作家之一”,而在这本传记中,我们看到,纵然光环环绕,荣誉加身,生活仍有其具体琐碎的痛苦和不易。《错把妻子当帽子》中24个脑部神经受伤者: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往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
    奥利弗·萨克斯文学54万字
  • 本书是一部融合人文关怀与医学观察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全科医生的身份深入精神科临床一线见习,通过14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病例,勾勒出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的生存图景。作者以克制而温煦的笔触,在科普精神疾病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叩击着关于自我认知、社会偏见与救赎可能性的深层命题,最终展现出在精神困境的裂隙中,人性如何绽放出令人震撼的生命力。当病症背后的故事层层展开,那些暗处挣扎的
    陈妙玲文学13.9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少女绑架案的真实调查过程:1948年,年仅11岁的萨莉·霍纳被53岁的儿童猥亵惯犯绑架,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21个月的“环美旅行”。这起真实事件谜团重重,十分扣人心弦,曾启发纳博科夫创作经典小说《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生前对此予以坚决否认,“洛丽塔原型”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洛丽塔》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至少卖出6000万册,但为小说提供灵感的萨莉·霍纳的
    (美)萨拉·魏恩曼文学14万字
  • 一本金牌房产经纪人日记,以内部视角揭秘房产市场的交易风云。一本小说都编不出来的精彩纪实故事!住在海德公园一号里的人,也会有烦恼吗?麦克斯是伦敦超级豪宅交易市场的高端房产中介,他年轻、聪明、野心勃勃,在整个城市地价最高的土地上叱咤15年。他得以进入上流阶层生活深处,近距离观察各色富人在房产交易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推拉博弈、精彩故事与喜怒哀乐。在这本小说都写不出来的交易笔记中,不仅有交易中的内幕、经验与人
    (英)麦克斯文学12.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
    铁流文学12万字
  • 《芝草无根》以贵州乡村生活的在数字时代的变化为主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书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在跨越式发展中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乡村生活现代化过程。《芝草无根》也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贵州乡村的艰难发展历程,正是人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和驱动着人们走出大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筹劳筹资修路、通电,让大山里的人能够走出去拼搏,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人们走出大山的结果,也带来乡村
    田丰 张书琬文学13.6万字
  • 会员
    1973年至1979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顾家庭。不久,家中年长的孩子们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江西下乡。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唯一连接他们亲情的,是一封封往来两地的家书。本书收录了饶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间收到的来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书。在通讯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里,他们互相汇报生活近况,通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对方出谋划策,家书支撑他们度过了三地分散的艰难时期。
    毛美棠等著 饶平如编文学6.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李春燕为主人公,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三十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历程,塑造了社区工作者的群像,展现了打通基层治理“一公里”的艰辛和成就。以李春燕为代表的社区工作者,不畏辛苦、克服万难,在繁琐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服务模式,不断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将社区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安子 李春燕文学6.5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初到丽江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到如今已经在丽江崭露头角的各色人物,其中包括丽江的打工人、丽江的导游、丽江的游客、丽江的本地人、丽江的过客等等。本书全面而精彩地展示了20多年来丽江的发展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详细地描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执着创业人,记录了一个美好的时代,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启示。
    沈三文学12.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初到丽江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到如今已经在丽江崭露头角的各色人物,其中包括丽江的打工人、丽江的导游、丽江的游客、丽江的本地人、丽江的过客等等。本书全面而精彩地展示了20多年来丽江的发展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详细地描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执着创业人,记录了一个美好的时代,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启示。
    沈三纪实文学12.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李春燕为主人公,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三十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历程,塑造了社区工作者的群像,展现了打通基层治理“一公里”的艰辛和成就。以李春燕为代表的社区工作者,不畏辛苦、克服万难,在繁琐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服务模式,不断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将社区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安子 李春燕纪实文学6.5万字
  • 会员
    讲述东北革命根据地农村参战军人战斗生活的故事,这是一群普通的农民逐渐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爱亲人、爱战友、爱家乡、爱祖国的人,是一个鲜活的英雄群体。他们比那些经过影视加工的勇士更鲜活,更有生活气息。他们讲的都是自己在战场上亲历的生死厮杀的真实感受,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史实,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那种默默奉献一生的宝贵精神。他们的战斗故事平常且琐碎,境界和觉悟也都有限。但是,他们都
    肖殿昌编著纪实文学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