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鼎革(修订版)在线阅读
会员

农民的鼎革(修订版)

赵树凯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中国政治20.8万字

更新时间:2022-07-22 15:50:28 最新章节:修订版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农民的鼎革》以农民与改革的关系为主题,核心关怀是农民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地位。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是现实生活中的农民行为,同时,也兼顾历史考察和未来展望。为了充分展开作者的核心关怀,本书汇集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包括政界人物散记、思想评论性文章、媒体访谈录、会议演讲等。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黄景昉是“崇祯五十相”之一,其仕宦经历自编修以至宰辅,与晚明政局的演进近乎相始终,是天启、崇祯朝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本书在充分利用黄景昉存世著作的基础上,考证还原了他的人生经历,并从黄景昉个人的视角呈现晚明纷繁丛脞的时局及其为挽救王朝危局所作的努力。同时,由于黄景昉长期任职于明廷中枢,并深受晚明经世史学、实证史学思潮的影响,其存世著作的记载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之际的政治史、制度史、
    朱曦林政治35.6万字
  • 会员
    受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仕以行道,自任以天下为重;另一方面,他们又追求世俗的生活体验,以满足个体心灵的宁静与自适。本书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宏观和个案的结合,和审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力求揭示其多元化的人格特征。
    郭学信政治20.9万字
  • 会员
    元代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蒙汉二元混合的政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之上,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监察机构职能的加强,行省制度的设立,土司制度的开创,以及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等,都为后代所承袭。元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陈高华 史卫民政治28.8万字
  • 会员
    在知识创新与国运兴衰密切关联的现代社会,知识界思想认同不仅寄托着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多棱镜式思索,而且反映着不同制度理念、思想体系的人心角逐。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梳理和阐释知识界思想认同的理论要义与国外镜鉴,进而从背景与格局、境遇与考验等方面研判和勾勒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的“精神版图”,尝试性提出引领与建构我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的当代进路,旨在从知识主体的角度拓展研究国家文化安全与意
    朱培丽政治22.2万字
  • 会员
    当今世界,纷繁变幻。面对天下大势的变化,应该如何理解走入新时代的中国?新一代的中国学者应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为未来做好充分的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吉林大学不同学科的学者从文明的意义上就各自的视角分别对中国道路和理论自信、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热点问题、中国的内涵及其审美理想、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法治思想、中国的法律文化、中国学派的建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逻辑、中国的反贫困道路和当代中国数字政府治理等问题
    何志鹏等政治19.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国家治理视阈中的边疆治理为视角,对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驱动机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灾荒赈济的区域联动和实践效应进行系统地考察,既注重宏观研究也重视微观剖析,深刻揭示了清代荒政制度在西南边疆地区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互动、官方与民间救灾方式交互、仓储备荒体系与粮食安全、边疆治理模式和国家建设方略等多重面相。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作为有效推进西南边疆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举
    聂选华政治45.8万字
  • 会员
    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扩张和向基层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军事、税收、司法和其他一些以前属于地方团体或传统社会精英的权力都逐渐收归国家政权所有。在战争或国际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下,国家政权在强制、汲取和保护等方面的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反映了这一进程。面对日军的侵略,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根据地政权显著地增强了自身的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和保
    张孝芳政治22.6万字
  • 会员
    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规范、最系统、最制度化与程式化的科举考试,各级官员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但在基层社会还分布有大量儒学熏陶出来的、未得到基本科举功名(如生员)的文人,他们虽然未得到朝廷给予的任何特殊权利,但他们在基层社会践行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论等,也成为基层社会中有威望的人物,能化解社会矛盾,积极从事各项公益事业,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科举功名的乡绅,但同样在基层社会
    施由明政治26.6万字
  • 会员
    本书所收24篇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在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论述了秦汉邮驿机构渊源流变及其职能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秦汉公文的收发、传递与管理;第三部分为邮驿吏员杂考,涉及郡督邮、边塞部候史和各邮驿机构服役的刑徒及汉化的羌人;第四部分考证汉代武威郡治移徙和居延郡县建置,其内容与邮驿管理密切相关,故作为“附录”置于文末。
    高荣政治2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