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在线阅读
会员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日)古川隆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16.9万字

更新时间:2021-05-19 10:41:56 最新章节:译者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品牌:浙江人民
译者:章霖
上架时间:2021-04-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江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1959年,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终于建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独立国家。而美国,这个危险又强大的邻居,从未将目光从古巴身上移开。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
    (美)艾达·费雷尔历史33.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人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本书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实际分析。本书认为,身
    向卿历史64.8万字
  • 会员
    记录英语民族历史的辉煌之作,历史爱好者人手一部的经典读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全景式的史学名著。《英语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为中心,从英语民族的起源、发展一直记述到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为止,既概述了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发展情况;也完整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等英语国家的诞生过程以及与英国的关系的书籍。本书作者温斯顿
    (英)温斯顿·丘吉尔历史86.1万字
  • 会员
    “日本结”有双重寓意:一是团结,国民一体,在开放的世界中极其排外;二是心结,根深蒂固,盘缠在中日两国民众之间。“日本之谜”能否破解?“日本文明”是否成立?日本的现代作为留下了许多令人费解的疑团。本书以地缘历史哲学为认知平台,在人与自然的基础关系中追索民族根性及其文化抉择,看日本特有的“世间”社会和“间人”生活之由来,即它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如何自我建构、自行传承和适时转向?在“日本化”的宿命纠结中如
    李小江历史24.5万字
  • 会员
    杀人的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桌面屠夫仍与我们同在。百年以来,惨绝人寰的屠杀、战争、种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的决定。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备忘录与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对澳洲的土著毛利人进行种族灭绝活
    (英)丹·格里顿历史28.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古代希腊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历史,涉及从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尾声谈到希腊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发展和古希腊史对今天的意义。
    晏绍祥历史19.2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我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阐释世界历史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交叉并举的客观事实。作者强调在世界史书写中应摒弃“西方中心主义”,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些理念将有助于我国新的世界史知识体系的构建。
    钱乘旦主编历史9.9万字
  • 会员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
    陈鹏历史19.9万字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
    刘新成主编历史2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