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东北流亡文学作家论在线阅读
会员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东北流亡文学作家论

滕贞甫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4.6万字

更新时间:2020-10-27 15:28:22 最新章节:第13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滕贞甫编选的《东北流亡文学作家论》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研究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东北流亡文学作家论》收入了高海涛的《风中的萧军》、刘兆林的《永远三十一岁的前辈》、薛涛的《端木蕻良:他是大地的孩子》、韩春燕的《白朗:俯首苍莽桑梓地,笔走风云半世惊》、周建新的《倔强与执着》等12篇深入研究东北流亡作家的研究文章。12位作者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以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穆木天、罗烽、白朗、舒群、骆宾基等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的创作成果以及取得的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滕贞甫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通过考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曲调来源、思想蕴涵等诸多问题,深入阐释学堂乐歌在结构模式、节奏韵律、语言体式、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显著特征,详细描述其在提倡军国民教育思想、塑造现代国民意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中的特殊价值,探究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传播的内在关联,认为学堂乐歌在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禹权恒文学21.2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作家与作品两个部分。上编为作家部分,主要对江左樵子、吕熊、王猷定、王炜、严首升、贺贻孙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遗民身份、是否为小说作者等悬疑问题上进行了详细考证。同时,本书还对王猷定、王炜二位作家的年谱进行了简编。下编为作品部分,主要对《樵史通俗演义》《梼杌闲评》《女仙外史》《诺皋广志》《阐义》及李闯小说等代表作品,在创作特色、遗民意识、人物形象、嬗变规律、传播接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它们
    杨剑兵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最新研究,或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文学26.6万字
  • 会员
    美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麦克库希克教授,娴熟地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重新解读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约翰·克莱尔、威廉·布莱克、玛丽·雪莱、爱默生、梭罗、约翰·缪尔和玛丽·奥斯汀的“绿色写作”,探赜索隐他们作品中幽深玄妙的生态思想。认为他们重新概念化、情感化和历史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极其丰富的“绿色思想”,不仅提供了全新的感知自然的范式,而且开创了“绿色写作”传统,传播现代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理
    (美)詹姆斯·麦克库希克文学20.8万字
  • 会员
    一般叙述学的叙述定义、基本概念框架与理论建构,需突破经典叙述学的“语言、尤其文字中心主义”的视野局限,其“文字中心主义”可追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模仿)与叙述的区分。其实,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属于故事。古希腊早期文化中的故事观念无媒介限制,且与叙述近乎同义,人类的早期故事形态,也多以口述、仪式表演等形式展开,其原生口语文化形态下的演述模式也在后来的文字叙述中留下踪迹。叙述早已积淀为一种经验
    伏飞雄文学18.9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研究生课程整理而来。面对课时少,容量大的特点,尝试以法国新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和英美新批评派的类型模式和白天、黑夜交替模式的文学史叙述方法,来建构一种文学史论。本书秉持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以百年的文学史为观照面,以代表作家为观察点,以不同类型为观察视角,“挂一漏万”地尽可能凸显对文学史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即使是提到的作家,也不作全面的论述,而把侧重
    罗关德文学23.1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以史带论的形式勾画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流变的全过程,对自新诗诞生以来各主要的诗歌群体、流派及代表诗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本书既重视从宏观的视野探讨社会思潮的重大转型与新诗潮流嬗变之间的关系,又重视对经典性文本、异质性文本的细读和阐释,对诗歌史上一些被忽略、被遮蔽的现象、诗作进行了重新发掘,对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诗歌论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研究中国新诗发展历程及诗歌精神演变史
    彭卫红文学19.8万字
  • 会员
    目前,对海子“小诗”,即他的“抒情诗”的研究可以说是种显学,但学界很少关注他的长诗(“大诗”)写作。基于此,本书对海子的十部长诗展开论述,结合了海子小诗及相关评论文字,建构了海子“大诗”诗学思想形成的精神轨迹,以期时代能够重新认识海子的诗学和文化价值。本书不仅解读了作为诗人的海子,同时,也解读了海子长诗所蕴含的思想以及对当代理论建构的话语影响,让读者领略海子大诗所追求的诗、哲学、神性合一的心灵价值
    董迎春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
    姚玳玫文学3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