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理想国(译文经典)
更新时间:2019-08-16 18:10:54 最新章节:简易古希腊地图
书籍简介
《理想国》是西方哲学经典中的经典。在书中,作者柏拉图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第一人称的角度,讨论了公正的含义,做一个伪装的好人、实际上的坏人是否是人的最大的利益;统治本身是有利于统治者,还是有利于被统治者;国家应有的状态是什么?灵魂的轮回等,提出了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洞穴比喻”以及“理型”的观念。本书中有关于社会形态的讨论成为了共产观念思想的源头。本书译者曾译出《苏格拉底之死》(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对《理想国》的翻译,他参考使用了多种英译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哈佛大学的洛布丛书、保罗·肖里译本、BasicBooks的布卢姆译本和哈克特出版社的C.D.C.里夫的译本)对照翻译,并参考了数种中文译本(包括王太庆、郭斌和、王晓朝、张竹明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注释,极大地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本书纸质为纯质纸、设计包装精美,也是收藏的理想版本。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谢善元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古希腊)柏拉图
最新上架
- 会员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哲学20.5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了与“弥尔主义”形成对照的另一大民主传统“卢梭主义”的创始人——卢梭,以卢梭的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为线索,提出了另一种建构性的分析。由于卢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会传播的广泛性和历史性,本书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阐释者或传译者,而是组织了一个与《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为丰富的观察维度,以此为契机,追溯平等观念的脉络和过程。哲学20.4万字
- 会员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璧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哲学24.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