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都市公共政策
更新时间:2019-11-26 14:54:5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大都市公共政策》一书是作者原打算对《都市公共政策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上海市重点图书,“都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系列教材)进行再版或改写。但实际上,本书几乎没有受《都市公共政策概论》原有思路的影响,而是从新的视角出发,对内容体系、逻辑关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这也是对多年来国内外都市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工作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总结。本书具有这样三个特征:其一,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本书在全方位、充分地吸收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都市为视角,不仅探讨了大都市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而且探讨了大都市的诸多公共政策实践,以此增强可读性,避免了纯理论研究的乏味性。其二,国内都市与国外都市相结合。特别是在大都市公共政策实践的研究中,本书选取国内外重要的国际性大都市,对各具特色的公共政策类型进行研究,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充实。其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具创新性。在研究内容上,本书不仅对大都市公共政策创新问题进行了专章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且在有些大都市公共政策实践内容的选择上,紧密结合当今大都市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以寻求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公共政策方略。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一般性综合研究方法外,本书特别采用了横向比较的方法,以便读者了解同一政策在不同大都市之间的诸多差异。总之,从国内现有的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讨论中国大都市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除了可以供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同行学者们学术研究与交流之需外,本书还可以为各级城市政府决策者们提供必要的公共决策理论与实践指导,也可以用做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07-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叶海平 陶希东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工业文化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为工业文化研究专业刊物,登载工业文化研究领域原创性的优秀学术成果,对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与案例研究以及政策与应用研究兼容并重。书中常设专栏为:工业文化理论、工业史研究、工业遗产研究、工业旅游研究、企业家精神研究、工匠精神研究、工业文化教育研究、书评、文献翻译、工业史料等。本刊每期将选择一个或两个重点专题进行研究。政治15.6万字
- 会员本书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建立起主体、客体、行为三重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地方监察委员会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主要探讨了地方监察委员会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与运行机制的整体性重塑,地方监察委员会权力赋予与权力行使的整体性规范,地方监察委员会领导体制、监督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整体性重构,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深化国家廉政体系建设的路径等前沿问题政治23.9万字
- 会员本书首先回顾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变迁进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及本质特征,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乡村党组织体系、乡镇政府运行体系、乡村管理服务体系、乡村治理方法体系、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乡村人才队伍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进行了探究,尝试揭示中国特色社政治35.3万字
- 会员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进行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政治15.5万字
- 会员本书探讨国家在创新经济系统发展与转型中的双重角色,通过引入政治经济动力学解释,构建面向发展与转型问题的分析框架,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创新转型任务提供理论参考。政治24.7万字
- 会员本书以作者在大型企业机关和所属单位机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在写作时突出了准确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相比市场同类图书更具有实操性,使读者准确把握“三办”工作的工作流程、技能技巧,以及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本书可作为提升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案头书、工具书,亦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政治19.6万字
- 会员本书以涉罪被调查人权利保障为视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工具,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这一横跨多领域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政治1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