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与政策
更新时间:2019-08-06 16:57:49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实施包容性发展是我国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平问题、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经济持续长远发展以及构建城乡统筹和谐社会的基础,实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战略可为中国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探索有效途径。本书期望为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并通过总结世界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视野为中国践行科学发展提供分析思路,提供一套评价体系和政策优化方法。
上架时间:2016-0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耀彬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紧紧围绕贵州省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转换,研究了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转换,以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贵州省作为全国扶贫主战场的省情入手,研究了以新型城镇化助推脱贫攻坚、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研究了山地特色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国提供小城镇建设的“贵州样本”。经济16.2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对习近平反贫困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概括与阐释,并将习近平反贫困系列重要论述所构成的思想体系概括为“新时代反贫困思想”。本书从新时代反贫困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时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尝试性地构建了“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经济22.4万字
- 会员《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月刊,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致力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紧密相关的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若干专业体现中国水平。主要栏目包括:政府经济管理、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与金融、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管理学动态等。本书集中呈现了1979年第1期至2018年第12期的66篇文章,是40年办刊的一个缩影,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刊物经济52.2万字
- 会员《颠覆性技术创新:理论与中国实践》以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颠覆性技术的预测与产业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专利技术对颠覆性创新产业化时点进行了预测,对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促进企业创新进行了研究等。全书共12章,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主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践篇主要对中国不同产业的颠覆性技术产业化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案例研究。经济13.4万字
- 会员本书是基于云南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和劳动力调查”项目的坦桑尼亚调研数据的研究报告。本书问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成熟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变量之间的相互印证,以量化的方式客观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坦桑尼亚中资企业的现状、坦桑尼亚的营商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宏观上分析当前坦桑尼亚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坦桑尼亚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中篇利用经济12.2万字
- 会员在全球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生态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主动承担碳减排国际义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书在这一背景下,对“双碳”战略下的中国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经济9.9万字
- 会员GDP等政府统计数据是经济研究、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关于这些数据的统计规范与用户的理解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对相应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本书通过详细解析GDP等统计指标的概念、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主要用途,原原本本地讲述相应统计数据的生成和运用的真实逻辑,厘清各种“统计反差”背后的原委,努力消除统计规范与用户理解之间的差异,促进政府统计数据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应用。经济10.8万字
- 会员本书的主要章节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梳理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书的主要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历史演变和理论渊源,以及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等。第三章为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主要探讨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经济15.8万字
- 会员本书以RCEP视野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研究背景,对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历程、现状、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RCEP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内陆开放发展经验,针对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内陆开放发展的路径设计与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聚焦四川、重庆两个典型的内陆省市开放发展实际,提出推进川渝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高经济12.5万字